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73880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给药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作为普通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3例,一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5例,一般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辅以优质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110-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62

    恶性胸腔积液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如肺癌、淋巴癌、肝癌等),所引起。由于该病引起胸腔内液体迅速、大量积聚,且无法短时间吸收,造成患者胸腔脏器扩张受限,呼吸困难,心功能下降,直接降低其生活品质,发展至晚期将危及生命[1]。积极治疗原发病,引流积液,悉心护理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提升其生活品质。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

    1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现将对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7~65岁,平均(52.4±3.8)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7~63岁,平均(48.8±4.1)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7~65岁,平均(51.0±2.9)岁。原发疾病:肺癌,肝癌,淋巴癌,食管癌。经影像学资料确定:对照组中量胸水14例,大量胸水6例;观察组中量胸水15例,大量胸水5例。在接受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和呼吸困难,吸氧后缓解,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B超定位后,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直径10~15 cm。局部以2%利多卡因麻醉,麻醉成功后按照穿刺针-钢丝-导管-引流瓶的顺序进行穿刺并固定导管和引流瓶。首次引流量不超过700 ml,后注入治疗药物,关闭导管。叮嘱患者多更换体位,以便药物更充分地作用于胸膜及癌细胞。最后将导管固定备用。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患肿瘤多已接近中晚期,胸水往往反复出现,加之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技术不了解,担心其疗效和副作用,这些都会使患者厌倦、恐惧、紧张、焦虑,缺乏继续治疗的信心和毅力,阻碍临床治疗工作正常开展[2]。护理人员应适时恰当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排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治疗信心。在术前,可仔细与患者讲解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技术以及接受该治疗后,对患者疾病的帮助,同时以笔者所在科室成功案例作为典范,激励患者。若此方法收效甚微,必要时经医生同意后,适量使用镇静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对于身体条件已较差的患者,需在术前积极改善其健康状况,嘱咐其多进食含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高的食物,以确保患者可耐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可提高疗效。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

    1.3.2 术中护理 根据患者身体条件,选择以坐位或半卧位进行手术。严格确保整个手术过程都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人为细菌感染,加重病情。在B超引导下,正确选取穿刺部位,尽量一次成功减少患者痛苦。手术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有无不适,如有胸闷、出汗、咳嗽、面色苍白、头晕、甚至昏厥等胸膜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操作,并让患者就近平卧、吸氧,以缓解症状。在引流胸腔积液时,将流速控制在500 ml/h,首次引流量控制在700 ml左右较为合适。过快过多易引起患者不适,过慢过少达不到预计治疗效果。再引流要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引流液返流入胸腔。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引流量。怀疑有感染时,及时送往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由于中心静脉导管较细,胸腔积液又多有絮状沉淀,往往容易堵塞导管,引流不畅[3]。为避免引流不畅的情况,可将导管多留置一部分在胸腔内,以便后期调整导管方位。若出现引流不畅,需及时明确原因。可试着在改变体位及导管长度后再次引流,仍无效时,以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导管。同时可经导管向胸腔内推注尿激酶,以便溶解纤维蛋白凝块,顺利引流,提高疗效。

    1.3.3 术后护理

    1.3.3.1 一般护理 嘱咐患者回病房后,多卧床休息,合理控制运动量。在大量引流后,患者体内蛋白质流失较重,需及时进行补充,可少量多次进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或进食不便的患者,以静脉输注的方式代替。护理人员应增加病房巡查频率,了解患者病情实时变化,确保导管引流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在更换时要注意夹闭导管,保持密闭性。通常患者不会在放置导管后感到疼痛。若个别患者因心理因素而引起不适,护理人员可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

    1.3.3.2 穿刺处皮肤护理 为达到治疗目的,导管将长时间留置于患者胸腔,护理人员需勤观察穿刺处有无炎症出现,避免伤口感染。穿刺处2 d换一次药,每次换药均要保证无菌操作。当伤口完全愈合后,可停止换药。个别免疫力极其低下的患者,仍需继续密闭穿刺处。若发现伤口已有感染现象,及时取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http://www.100md.com(水海燕)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