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30期
编号:12783652
急诊科护理纠纷分析及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针对急诊科护理纠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发生的护理纠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专业知识不扎实、急救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和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等。结论:加强专科培训和急救意识的培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149-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0.077

    急诊科属于高危科室,急诊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不仅每天随时接诊各科危重患者,而且还要与各种各样患者及家属打交道,护理工作繁重、涉及面广、风险高、技术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极易发生护理纠纷,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还对科室和医院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针对笔者所在科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纠纷分析

    1.1 专业知识不扎实

    急诊科护士普遍年轻化,急救经验不足,对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不到位,致使在外出检查、护送住院的过程中,病情突发意外。急救技术不过硬,在碰到疑难静脉、小儿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成功率低,影响静脉用药,延误了抢救和治疗时机,同时因反复穿刺额外增加了患者躯体上的痛苦。病情观察不细致,没有风险意识,对烦躁、醉酒、老年患者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伤害。

    1.2 急救意识薄弱,心理素质差

    急诊护士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急诊患者及家属,处于一种见怪不怪的状态,造成有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未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未体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理念。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低年资的护士心理素质差,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患者的及时救治。

    1.3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是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1],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凭印象做事,对实习生和到科内来轮转的新职工带教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造成无菌操作不严谨、加错药、漏推针、用药方法和剂量不准确。

    1.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急诊科患者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未能及时予以诊治,尤其在中夜班、节假日、交接班和输液高峰时间段。急诊科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平时护士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各项治疗护理和抢救工作上,而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的及时沟通,如对某些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检查的目的和费用未及时解释清楚。

    1.5 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导致发生护理纠纷时束手无策,不能沉着冷静,不注意自身保护,如需封存哪些原始资料及收集证据[2]。护士在上班期间,不注意言行举止,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抢救患者时,需医生完成的治疗及操作,护士不应承担。如果出现越权代劳行为,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全在护士,这点护士要引起重视。

    2 对策

    2.1 加强专科培训

    每季度考核急救基础知识,选派年轻护士到麻醉科练习气管插管术,到心电图室学习相关知识,到小儿输液室锻炼静脉穿刺技术。对常用的心肺复苏、除颤术、呼吸机、输液泵、微泵、洗胃等急救技术进行系统的培训。笔者所在科选具有N3级别的护士,分别对N1、N2级别的护士进行培训,要求理论明确,操作规范,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达标考核。急救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指导,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相配合,为使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笔者所在科针对每月的个案查房和业务知识来进行培训,摒弃了过去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而是先在报告厅听主讲人把培训内容制作成电脑PPT,以幻灯片的播放形式先予以讲解,然后再到抢救室进行现场模拟场景操作,培训方式更灵活、具体、实用,使护士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晨会和质量分析会上,请有经验的护士现身说法,总结历年来救治患者的经验,做好传、帮、带,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学习“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防范意外事件的护理预案”,教导护士掌握哪类患者易发生跌倒、压疮、坠床等意外事件,并完善相关措施,如设置防坠床,防压疮床头提示卡,科学评估存在的和浅在的护理风险,并如实地告知患者及家属,履行签字手续,杜绝护理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3]。

    2.2 急救意识的培养,锻炼应急能力

    科室规定听到120救护车接来急诊患者时,护士要主动推车出去迎接,并及时通知医生,在医生未到之前,要求护士视病情及时为患者吸氧、吸痰,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通知心电图医生,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为医嘱的实施和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要求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达100%,护士要熟知急救物品的放置和专科抢救程序[4]。对于年轻护士,在基本技能过硬的基础上,强化专科技术训练,增强急诊应变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2.3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制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职业道德,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言行举止要谨慎,护理操作要规范。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5]。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严格执行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是保证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输液操作前、中、后,护士要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并在静脉点滴单上签上执行时间和护士姓名,每日质控静脉点滴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带教工作,每班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百拇医药(章雪)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