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30期
编号:12783624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和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共9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输注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输注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时,可以选择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腹腔镜; 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003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0.015

    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膳食结构有所转变,直肠癌发病率有所上升。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指出,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麻醉方法影响,有必要为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和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肠道菌群感染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一般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同时患有明显的肿块和淋巴现象,其肝脏等系统明显受损;(2)存在难以纠正的电解质以及心率紊乱等急性疾病;(3)合并严重的感染性疾病;(4)合并肠道或肛门等局部性疾病等;(5)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2]。

    1.3 方法

    麻醉前半个小时,两组患者均注射0.5 mg阿托品(国药准字H37020284,,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及0.1 g苯巴比妥钠(国药准字H12020381,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面罩吸氧3 min后,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注射0.5 μg/kg的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058,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143314,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复合麻醉,0.5 μg/kg;所有患者术中均间断静脉注射阿托品及苯巴比妥钠。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麻醉方式下,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等各项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字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综合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24.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592,P<0.05),见表3。

    3 讨论

    直肠癌是当前医学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3-4],一般是由于患者长期的肠胃疾病,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最终引起患者机体病变,而形成的直肠癌疾病。目前临床上的微创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手术的麻醉方式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5-6],关系着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其他各项指标。

    有学者探讨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相比,复合麻醉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长,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舒芬太尼不延迟患者苏醒时间,亦不增加患者拔管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瑞芬太复合舒芬太尼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瑞芬太尼为典型阿片类药物,半衰期短,苏醒时间短,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呼吸和意识,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高,以靶控输注的形式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麻醉平面,收获较佳的麻醉效果。舒芬太尼止痛作用佳,反复用药不会出现蓄积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9]。

    静脉给药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钟可达有效浓度,作用持续时间仅5~10分钟[10-12]。药物浓度衰减符合三室模型,其分布半衰期(t1/2α)为1 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6 min;终末半衰期(t1/2γ)为10~20 min;有效的生物学半衰期约3~10 min。舒芬太尼是一种衍生物,其主要功效是作用于阿片受体,刺激其运动,不仅能镇定止痛,同时还能促进组织和血液循环,但是这种药效一般只能维持较短时间[13]。因此,临床上将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用,这样不仅可以加快麻醉效果,且瑞芬太尼半衰期短,不会增加舒芬尼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百拇医药(张庆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