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14
编号:13642893
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4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等。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为9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和74.5%,且观察组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不良反应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有着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留置针穿刺率、保留时间及满意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留置针; 规范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4-007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4.037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临床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轻微、护士工作量少、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赢得抢救及治疗时间等优点[1]。但静脉留置针患者易发作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规范、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症状的缓解以及救治行为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的经典质量管理方法,以使护理质量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2-3]。为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组研究选取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1例,女87例;年龄11~85岁,平均(42.2±3.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2.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全科12名医务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护龄2~15年),科主任担任组长,统一管理其他成员,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全体成员参与整个计划的实施,应用头脑风暴方式,要求小组成员及时反馈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小组会议。

    1.2.2 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 对收集的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现护理错误的原因,主要从管理因素、医生及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管理因素:医院有关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低,未能对医务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导致对医疗护理缺陷的风险意识薄弱。(2)医生及护士因素:未掌握好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导致穿刺失败或静脉炎;且未及时告知患者需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患者因素:缺乏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多数患者没有了解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导致出现了相关并发症都未能自我觉察。

    1.2.3 改进措施 根据存在的不同原因提出不同的改进措施,以达到静脉留置针的风险发生率为零,具体措施如下。

    1.2.3.1 加强管理制度 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心,组织全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反复学习输血管理制度、输血查对制度;学习一段时间后,对护士的输血流程、输血管理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了解程度进行考核,采取奖罚制度,对考核不及格者,予以惩罚,成绩斐然者给予奖励。

    1.2.3.2 加强护士培训 要求护士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沉着冷静、正确地判断护理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输血过程中输血反应及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做好记录。

    1.2.3.3 加强护患沟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做最好宣教工作,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为9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和74.5%,且观察组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不良反应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具有对静脉损伤低、患者痛苦轻等优点而逐渐成为临床静脉滴注治疗的主要工具。但不适当的穿刺及护理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一直是医院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持续质量改进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CQI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其基本要素是以“患者为中心”,做好细节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过程的各环节不断改进,提高了技术质量,确保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本组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首先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得到观察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有质量的基础上,对护理质量进行完善和改进,使护理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在护理工作中,CQI的应用不仅使医护人员的专业形象和护理效率得以提升,还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在专业护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医护人员和护理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熟练地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的规范护理中,其中最为重点的学习内容就是与留置针输液相关的知识,比如注意事项、基本要点等,再进行适当的强化训练,不断提升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合格率。因此,必须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方式。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由于反复的穿刺,会损伤周围静脉,增加患者的痛苦。一旦护理方式不当,不仅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严重影响护理质量。而COI的实施,使穿刺操作更加规范,同时对穿刺时间做好相应的记录,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促进护理操作的改进与完善,使医护人员对穿刺的效率不容忽视,可以有效降低穿刺不成功的发生率,避免反复穿刺现象的发生,使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5]。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有着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留置针穿刺率、保留时间及满意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志杰,陈鹏,于谨英.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理杂志,2009,9(11):30-31.

    [2]杜素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我院护理管理中实施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9-21.

    [3]胡丽珍,叶俊,裘成,等.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61-962.

    [4]杨良枫.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912-1914.

    [5]朱粉芳.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79-281.

    (收稿日期:2015-01-18) (编辑:黄新珍), 百拇医药(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