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5
编号:13655626
心理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了解,因为其听力突发性丧失,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手势等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其发病的原因,让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开导患者放松心情,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以求早日康复。护理人员耐心地听取患者的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安慰和鼓励患者,消除其不良兴趣,让患者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语速应缓慢,并配合一些手势。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治疗,护理人员可以从患者的兴趣、爱好入手,加强和患者的交流,让护患之间的交流更近一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听力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治愈:患者听力恢复正常,或者达到健康耳水平;(2)显效:患者听阈提高程度在30 dB以上;(3)有效:患者听力提高程度在15~30 dB之内;(4)无效:患者的听力改善程度在15 dB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647,P=0.0231),见表1。
, 百拇医药
    0.0231

    2.2 两组治疗前后听力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听力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听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听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从临床治疗现状进行分析,突发性耳聋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但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使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1]。患者的心理压力、不良影响等的产生会影响患者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甚至突发性耳聋没有及时治疗,将会造成永久性的耳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2]。

    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耳鸣、头晕症状,因为是突发性疾病,可以在一瞬间达到高峰,伴随着严重的临床反应[3]。患者在耳鸣等症状下,心理状态将会发生严重的变化,并会加强对耳聋的恐惧,造成患者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4]。患者产生的这些反应将会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治疗效果,为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5]。
, http://www.100md.com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往往将重点放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治疗上,对患者的心理治疗相对忽视[6]。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听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听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血管的收缩功能[8]。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9]。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产生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耳聋、耳鸣、眩晕、耳堵塞、眼震等,当患者产生耳鸣、眩晕等临床表现后,还会产生一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10]。当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时,不仅会在生理上产生极大的反应,在心理上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应,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变化,严重时,还会使突发性耳聋成为永久性耳聋[11]。
, 百拇医药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心理在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12-1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和清除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还可以跟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升患者的听力改善效果,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赵兰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675-677.

    [2]杜晶艳,李金兰,刘惠,等.突发性耳聋病人的心理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2):50-51.

    [3]樊雅雯.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96-197.

    [4]王金平,张李明,王金艳,等.心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2):4572-4573.
, 百拇医药
    [5]徐建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8):1013-1014.

    [6]黄佩云,吴丰果.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28-329.

    [7]张桂舫.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27.

    [8]贾英敏,李丽.突发性耳聋152例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36.

    [9]黄小红,秦冰丽,赵亚红,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12-913.

    [10]田双雁.在校大学生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65-66.

    [11]郑园园.突发性耳聋117例的心理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482.

    [12]张翠萍.刍议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与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44.

    [13]崔顺姬.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85-86.

    (收稿日期:2014-08-18) (编辑:欧丽), http://www.100md.com(梁少颖)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