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3180300
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5日 张靖 黄任秀 李红辉 覃洁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干预组采用引导式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后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进行智商测定。结果: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治疗能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智力低下; 学龄前儿童; 引导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 R339.3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1-0019-02

    智力低下也称为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是指个体在发育时期内(18岁以前),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引导式教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立的,是一种融康复与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Peto Andras教授认为人类的正常机能是种系发展中就存在的,即使脑发育缺陷或发生脑损伤,这种机能仍潜在地存在,可以通过引导式教育重新诱发出来,重视正常化动作。这种潜在的机能以神经系统为主导,在发育中逐渐完善,可以通过反射刺激来完成,重新建立新的功能。引导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学习的主动形式,利用认识感觉交流的方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适宜刺激,通过引导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条件反射、习惯性形成,促进神经系统更加完善;通过引导,将无数信息传人大脑,使大脑与外界建立新的联系,利用生理性刺激由不知变为有知,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引导式教育架起了教育与康复的桥梁,将康复融于教育之中。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全面掌握社交技能,提高日后的社会实际生活能力。本文将60例学龄前(4~6岁)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干预组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除引导式教育以外与干预组相同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评智能发育,评价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