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1期
编号:13248916
王永炎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期
     王永炎教授认为,创新重在中医临床优势病种,重在学术方向的变革,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构架的完善,获得共识性的循证证据,以提高基础理论概念的诠释、研究思路由“还原性分析”朝向“系统化研究”转变的探索,逐步建立规范的中医药行业国内外通行的标准,从而不断提升中医药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3]。

    2 创中风病诊治标准,提气血逆乱犯脑理论,倡活血化瘀之治法

    王永炎教授在中风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科研与教学经验,学识渊博,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创立了较为完善的中风病中医诊疗体系,为中风病在国内外的交流方面奠定了基础[4]。他受先师影响,历来重视并且不断探索中医辨证论治,是业内最早提出并主张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的学者之一[5]。

    2.1 统一病名,明确病位

    中风的病名自古各家崇尚不一,学说纷繁。王永炎教授也為中风病的病名统一作出贡献,他在1983年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中定中风为第五卷735病名,并于1986年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上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6]。其次王永炎教授还提出了新的概念-类中风,把主症区别于传统中风病的西医学中的脑卒中、卒中归为“类中风”。他还明确指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髓血脉,以脑髓为本,脏腑为标,经络为委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