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987825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30期
     1.2治疗方法

    定位选择穿刺进针点并标记后,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穿刺针穿刺到椎弓根投影外上缘部位,通常在右侧2点钟、左侧10点钟的位置[4-5]。穿刺过程中要控制好力度,当穿刺针达到椎弓根影中线,较接近内侧缘时,调整C形臂X线机进行侧位投照,同时调整穿刺针尾倾角度或者头倾角度,穿刺针抵达椎体前1/3为理想位置,先注入造影对比剂,判断椎体引流静脉回流情况后,用压力注射器将黏稠状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时即停止注射。注入过程均在透视下进行,同时监测其生命体征、下肢感觉及运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或发生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入。PKP组先进行扩张球囊后再给予骨水泥灌注,PVP 组则直接行骨水泥灌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患者Cobb 角矫正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