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02084
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黏膜影响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曾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观察指标为吸痰时的患者状态(安静、烦躁、呛咳)及气道损伤情况(有、无);吸出的痰液有鲜红的血性物(排除与病情相关的情况)判断有气道损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吸痰法对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情况

    两组吸痰法对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吸痰法对患者的刺激情况比较

    两组吸痰法对患者的刺激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在气道内潴留,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堵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重要手段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必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多为危重患者,自身免疫力低,极易引起内源性感染。而气道内吸痰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则会引起气道黏膜损伤,患者的烦躁及呛咳加重病情或增加患者的不适。因而,吸痰方法的正确选择是有效吸痰的基本保证[2]。由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通过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或通气,使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而不能达到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进一步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道,可导致感染或加重感染,所以必须及时进行气管内吸痰,积极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因此吸痰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从表1中看出,由于常规吸痰法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较多,而气道的黏膜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组成,纤毛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纤毛活动能力减弱可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4],被损坏的气管黏膜失去屏障作用,对感染的防御力降低,易诱细菌感染;因患者的病情需要必须进行反复吸痰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而反复的抽吸对黏膜的刺激增加,损伤的程度就会随着抽吸的次数及频率增加而增加,另外由抽吸造成的黏膜损伤增加了气道感染的机会,而感染又增加气道黏膜的损伤,如此造成恶性的循环,对患者的气道黏膜的修复过程所产生黏液腺增生、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导致气道管壁增厚或纤维化造成气道狭窄,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而观察组中可看到患者的气道损伤的例数较少,说明浅层吸痰法可大大减少或避免常规吸痰法对患者所带来的并发症。从表2中反映出,常规吸痰法的吸痰管插入长度较深,吸痰管直接接触到气道黏膜能刺激患者出现防御性的咳嗽反射,有反射功能的患者易引起明显的烦躁及呛咳,患者的烦躁及剧烈的咳嗽或呛咳会造成胸膜腔内压显著升高阻碍静脉回流,使静脉压增高及颅内压的增高[5],如该患者是颅脑疾病或合并有高血压疾病的就会加重病情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而浅层吸痰法在同样达到吸痰效果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刺激相对较小;在吸痰观察中反映出,两种吸痰方法在患者的刺激、气道损伤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证实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的刺激及损伤较少;使用浅层吸痰法更人性化[6]。

    常规吸痰法在吸痰管插入的过程中可能将气管导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再带入气道导管外,同时吸痰管在插入到支气管分叉处遇到阻力再往上提再进行吸引,吸痰管对气管分叉口的反复刺激,增加气道黏膜的损伤、增加了人为刺激,导致患者烦躁及呛咳。浅层吸痰法的吸痰管插入不超过气管导管的出口就开始吸引,将管口的痰液吸除的同时利用虹吸的原理吸除导管出口周边的痰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道阻塞,空气可进入肺内,减少了常规吸痰法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引发烦躁呛咳所致的缺氧状态、氧饱和度下降等现象,减少了由于吸痰操作造成气道黏膜损伤,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经临床研究证实,采用浅层吸痰法,可以避免或降低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损伤,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可提高人工气道疗效,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是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一种较为人性化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乔继红. 气管内吸痰致气管粘膜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06,27(12):1492.

    [2] 夏大珍,曹金凤,冯慧娟,等. 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损伤疾病中运用的护理研究[J]. 中国护理杂志,2005,12(2):33-34.

    [3] 皮红英.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分院,2004:7.

    [4] 尤黎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5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