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2043
联合用药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严孚莹
第1页

    参见附件(142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在治疗心绞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4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治疗后疗效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7%;两组治疗后心电图进行比较,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84.2%;63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40例)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出现头昏、头胀痛、低血压等症状,减少药物剂量后反应消失,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能有效减缓耐药性发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97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50-02

    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在临床中日益广泛,它对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特别适用于心绞痛的治疗[1]。因此,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对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有很大意义,可以有效防止心绞痛的发生和并发症,提高冠心病的治愈率。由于血管扩张剂的药物种类较多,本院2006年3月~2009年7月对57例心绞痛患者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硝苯地平联合用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3月~2009年7月共收治114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硝酸甘油联合应用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组),治疗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36~73岁,平均54.6岁,病程为3~7年,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33~69岁,平均56.3岁,病程为2~7年,采用硝酸甘油单一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1例,劳累性心绞痛38例,自发性心绞痛49例,卧位性心绞痛25例,梗死后心绞痛18例,有5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硝酸甘油10 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硝苯地平10 mg,每日2次。待病情稳定后,可将硝酸甘油改为舌下含服,每次10 mg,每日2次。

    1.3疗效标准

    显效:胸闷、心悸、气促,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胸闷、心悸、气促,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有效:胸闷、心悸、气促,心绞痛症状稍有改善,但仍感觉不适,不能活动;无效:胸闷、心悸、气促,心绞痛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 14.0软件系统处理,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变化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63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40例)患者在服用硝酸甘油后出现头昏、头胀痛、低血压等症状,减少药物剂量后反应消失,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左心室细胞至冠状动脉之间血流下降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硬化,使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促使心脏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心脏的病变,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收缩,出现心绞痛并伴有血压升高[2]。而且由于斑块内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3],导致缺血性心绞痛。所以治疗心绞痛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控制心脏心肌缺血,防止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发生。

    血管扩张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变心脏的供血和血流,降低心脏的耗氧量等作用。硝酸甘油属于硝酸脂类药物,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改善体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4]。舌下含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舌下给药5 min就能产生最大效应。主要经肝肾循环代谢。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内环氧化酶的通路,阻止血栓环素A的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少血管的粘连和冠状动脉痉挛[5]。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是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措施,联合用药可使药物产生协同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对抗有些药物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快,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常出现的疾病,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消除单一药物使用时产生的耐药性,还能有效减缓耐药性发生,降低不良反应,增加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