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0
编号:1382973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0
     【摘要】 目的 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和人工置换术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75.2±3.2)min长于PFNA组的(60.5±2.0)min, 术中出血量(302.5±26.0)ml多于PFNA组的(210.2±24.6)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13.2±2.3)d, 均短于PFNA组的(12.8±2.0)、(20.0±2.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 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人工置换术组(62.6±3.5)分高于PFNA组的(52.4±3.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2/49)明显低于PFNA组的18.3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 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40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1]。目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 然而临床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情况持有较大的分歧[2, 3]。鉴于此,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 对比两种方式的应用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术组, 每组49例。PFNA组:男30例, 女19例;年龄65~78岁, 平均年龄(72.5±4.3)岁;Evans 分型:Ⅱa型30例、Ⅱb型15例、Ⅲ型4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5例。人工置换术组:男28例, 女21例;年龄64~78岁, 平均年龄(72.4±4.5)岁;Evans分型:Ⅱa型29例、Ⅱb型15例、Ⅲ型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年龄≥60岁;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且受伤时间<2周;伤前双髓关节活動功能正常;本次研究已告知患者知情。

    1. 2. 2 排除标准 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髂关节发育不良、跛行步态等伤前已存在髋功能障碍;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

    1. 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 人工置换术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1. 3.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患者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屈曲患髋45°。充分暴露出关节囊后, 以“I”型或“T”形切开关节囊, 向两侧翻开, 并将股骨颈基底处关节囊推开, 有效暴露出股骨头、基底部与颈部。之后探查股骨头并进行切除, 修正股骨颈, 置入生物型假体, 留置负压引流。

    1. 3. 2 PFNA内固定 患者取仰卧位, 双脚放置在软垫足架上, 骨盆置于水平位, 患侧下肢与躯干内收并屈曲, 健侧下肢外展。对骨折处进行牵引复位, C臂X线下观察, 若骨折复位良好再行进一步操作。在患者皮肤斜行开放切口, 起点为股骨大转子尖近端, 向近侧与后侧延伸, 逐层切开皮下与阔筋膜张肌, 至股骨大转子外侧将导针旋入, 空心钻扩髓, 置入钛合金髓内钉(11 mm×22 mm), 对置入深度进行观察。采用近端瞄准器置入螺纹导钉, 调节前倾角度。钻孔后置入螺旋刀片(100 mm), 在远端各置入1枚30、35锁钉, 锁定刀片, 放置尾帽。通过C臂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若内固定位置满意则对创口进行冲洗, 再次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最后以敷料包扎。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 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佳。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髓部疼痛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人工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75.2±3.2)min长于PFNA组的(60.5±2.0)min, 术中出血量(302.5±26.0)ml多于PFNA组的(210.2±24.6)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13.2±2.3)d, 均短于PFNA组的(12.8±2.0)、(20.0±2.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http://www.100md.com(闫华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