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93582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期
     1. 3 判定标准[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评分标准:0级:斑块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血流信号呈点状, 并局限于斑块肩部;Ⅱ级:血流信号呈短线状, 弥漫分布于斑块肩部、顶部及基底部。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趋势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例入选者斑块SMI分级:0级17例, CT证实有脑梗死者8例, 无脑梗死者9例;Ⅰ级40例, CT证实有脑梗死者24例, 无脑梗死者16例;Ⅱ级93例, CT证实有脑梗死者92例, 无脑梗死者1例。随着SMI分级的增加, CT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I分级与C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SMI分级与CT结果呈正相关(r=0.516, P<0.01)。见表1。

    3 讨论

    早在100多年前, 病理学家就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依靠外膜滋养血管供给营养[4, 5], 滋养血管是为血管壁提供营养的生理结构, 主要存在于血管外膜, 在大血管中可延伸至中膜外层。新生血管密度增高可促进易损斑块的发展, 甚至诱发斑块破裂和出血[6]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