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834864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9例。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糖尿病发病率, 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均有所下降, 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共8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水平, 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二甲双胍;生活方式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15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病程进展, 引起全身代谢紊乱, 继发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代谢状态, 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和IFG+IGT。2型糖尿病(T2DM)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1]。故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及时而有效的干预, 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非常重要。作者对29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观察其疗效, 探讨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的有效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本校职工健康体检及日常门诊针对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患者58例, 其中男35例, 女23例, 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55.2岁。糖尿病前期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诊断标准, 即FPG 5.6~6.9 mmol/L和(或)OGTT 2 h PG 7.8~11.0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9例。所有患者在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 均自愿坚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 并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运动5次, 每次运动至少30 min)和减轻体重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00 mg/次, 2次/d, 餐后服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一次FPG、2 h PG和肝肾功能, 随访观察1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糖尿病发病率, 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FPG与2 h PG水平均有所下降, 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糖尿病发病率比较 治疗组有1例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率为3.6%。对照组有5例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率为17.2%。两组糖尿病发病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有8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 由饭后30 min服用改为餐中服用, 其中7例胃肠道症状明显减轻, 不予停药继续治疗, 1例由于胃肠反应明显中途停药而退出。未发现有低血糖、乳酸中毒及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病例发生。

    3 讨论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是亟待解决且意义重大的医学课题。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 2011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9千万, 若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将会达1.3亿, 位居世界第一[2]。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 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3]。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短期内罹患糖尿病的绝对风险增加3~10倍。有学者进行糖尿病20年长期跟踪随访研究显示:92.8%未进行干预的IGT个体进展为T2DM[1]。因此, 及时发现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大量证据表明, 有效而积极的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但仍有部分患者经非药物治疗后没有缓解而继续发展为糖尿病。因此, 一定剂量的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非常重要[4]。

    糖尿病前期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导因素而导致了各种代谢异常的发生, 包括糖、脂类代谢紊乱及肥胖等。而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途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肝糖输出, 改善胰岛素抵抗, 同时还能抑制脂肪生成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 从而改善糖脂代谢。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 单独应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印度糖尿病预防计划(IDPP)针对53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单独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应用均能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分别为26.4%和28.2%[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可以更加平稳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 且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与未联用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可见二甲双胍疗效确切, 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轻微, 且价格低廉,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强化生活方式效果不佳者, 可优先考虑联合二甲双胍进行药物干预。, 百拇医药(茹祥宏 王金利)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