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6期
编号:12584033
体外反搏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行标准治疗, 观察组行标准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心力衰竭分级(YN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左心室舒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功能(LVEF)改变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LVEDV及LVEF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变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安全。

    【关键词】 体外反搏;慢性心力衰竭;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56
, http://www.100md.com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至临床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慢性心衰的治疗更多的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 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1]。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明显效果, 尤其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且安全简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 ~12月住院的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60例, 其中男44例, 女16例, 年龄43~76岁, 平均年龄(59.5±16.5)岁。YNHAⅡ级21例, YNHA Ⅲ级39例, 左室射血分数32%~40%, 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38例, 行冠脉血运重建的患者36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41例, 糖尿病患者36例。其中对照组30例应用标准的抗心衰治疗, 观察组30例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变及心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 2 排除标准 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夹层动脉瘤;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患者不能平卧;难以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既往凝血疾病和血小板减少症史及严重贫血;双下肢浮肿没有纠正;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慢性心衰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视病情应用洋地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血管扩张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 压力在0.030~0.045 MPa, 1次/d, 50 min/次, 连续应用2周为1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 有专人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特征情况, 伴发症状、心率、血压、出血等,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检查LVEDV及LVEF变化。记录不良反应、血栓、尿量、心脏恶性事件等。
, 百拇医药
    1. 5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YNHA分级, 以YNHA提高2级及以上视为治疗显效, YNHA提高1级视为治疗有效, 而YNHA无变化时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YNHA分级 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V及 LVEF、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DV及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百拇医药
    2. 3 观察组患者在初始治疗时, 2例患者感心悸, 调整反搏压力后患者症状消失, 观察治疗中部分患者出现尿量增多, 未做特殊处理, 疗程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 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发生心衰加重、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脏恶性事件。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是冠心病发展至终末期出现的临床症候群, 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如何提高心衰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临床采取了多种治疗手段, 药物、心脏植入器械、基因等方法, 改善了部分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但是, 仍有许多心衰患者的病情进展及症状未得到控制[2]。本组30例患者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衰,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YNHA心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6.67%;LVEDV、LVEF及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体外反搏是一项无创技术, 通过压力袖套序贯充气及放气, 增加舒张期冠脉血流, 同时降低收缩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 提高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 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降低死亡率[3, 4]。在心肌供血得到改善的同时, 由于反搏气囊对下半身的序贯加压, 静脉回心血量也相应增多, 加之体外反搏时左心室射血阻力下降, 可使心输出量增加5% ~50%, 平均增加25%, 心搏量、心脏指数增加, 表明在增加回心血量的同时, 也相应增加心输出量[5, 6]。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脉动式振荡作用, 促使血流速度加快, 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 红细胞的变形力增加[7], 使其更容易通过心脏微循环血管, 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心肌供血的改善、微循环及侧枝血管的建立使心肌细胞供血明显改善, 同时促进冬眠心肌细胞的再生, 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8, 9]。, 百拇医药(陈素芹?李立鹏?蔡柳燕)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