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250780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5日 陈炫 田萍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9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随机分为酚妥拉明治疗组(对照组)和西地那非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MP、SaO2、PaO2、PaCO2四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 P <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西地那非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西地那非;临床疗效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新生儿发生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 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等症状[1]。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会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健康,我院近年来采用西地那非治疗49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9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08~2011年间收治,根据《新生儿急救学》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PPHN,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右向左分流,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者。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胎龄27~42周,平均(34.1±2.1)周,体重1980~3940 g,平均(2423.4±24.6)g。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胎龄30~43周,平均(34.8±1.9)周,体重2240~3890 g,平均(2468.2±21.9)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以及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基础治疗,FIO2>60%的患儿应采用高频震荡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西地那非0.25~0.5 mg/kg, 6~8 h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 首剂1~2 mg/kg, 0.5 h内用完,之后以0.2~2 mg/kg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的PAMP、SaO2、PaO2、PaCO2值进行监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PAM P <40 mm Hg,SaO2>90%, PaO2>80 mm Hg, PaCO235~40 mm Hg;有效:PAM P <40~50 mm Hg,SaO2>85%, PaO2>60~80 mm Hg, PaCO235~40 mm Hg;无效:PAM P >50 mm Hg, SaO2<80%,PaO2<50 mm Hg,PaCO2>60 mm Hg。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观察指标

    如表1所示,治疗后观察组PAMP、SaO2、PaO2、PaCO2四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 P <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4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

    引起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窒息、胎粪吸入、败血症等。故在产前对胎儿窒息进行及时的检查以及产时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是减少PPHN发生的有效的关键[2]。临床治疗PPHN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控制原发疾病的进展,切断加重肺动脉高压的恶性循环并扩张肺血管,已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治疗49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较酚妥拉明治疗组均有所改善( P <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8%,这一研究结果高于裘刚[3]等人的研究结果(80.0%),且治疗过程中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研究[4]表明:若患儿指标在6~12 h内控制得到控制,则预后好, 反之则差, 特别是48 h内病情未控制, 则死亡率较高。西地那非作为一种PDE5抑制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