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2期
编号:12149476
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总结近10年文献报道的冠心病易感人群危险因素,与我院收集的30例冠心病患者情况调查表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易感人群危险因素。结果 中老年男性是冠心病的易感人群,家族史、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高血脂、肥胖等是冠心病易感人群的传统危险元素,血液、心血管以及情绪认知相关因素等是新发现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传统与新研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是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两大类,属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脏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首要疾患。本病临床多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随着现今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均寿命渐趋延长,以致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探讨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危险因素,从源头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应是有效防治冠心病的积极措施之一。
, 百拇医药
    目前,除传统已知的危险因素之外,近年来医学界学者发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冠心病存在着其他较新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该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整个过程,重视传统以及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已是目前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因此,现将已被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的可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方向的易感人群危险因素总结如下,抛砖以引玉,期冀对于有效防治冠心病有所裨益。

    1 传统危险因素分析

    以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高血脂、肥胖等危险因素是冠心病易感人群的共性元素。

    其中就年龄和性别而言,调查显示1999年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5~74岁人群中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64/10万和106/10万, 同年龄段女性则远远低于该比例,仅为20/10万和71/10万,可见中老年城市男性属于冠心病的易感人群,应对该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及及早排查早期预防。
, 百拇医药
    而就其他因素,研究报道: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冠心病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72例,对两组的家族史、高血压史、吸烟以及胆固醇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存在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史以及嗜食肥肉以致高三酰甘油升高的高胆固醇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冠心病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由此可见,高血压、吸烟、高血脂、肥胖等属于危险因素,容易罹患冠心病,而中老年男性由于其本身以及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受到上述危险因素的威胁,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 新研危险因素探究

    2.1 血液相关因素

    2.1.1 载脂蛋白 自200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发表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CVD)临床指南”中将载脂蛋白异常确定为新的危险因素以来,载脂蛋白B、AI以及B/AI的水平变化多是冠心病发病的标杆性指标,其中载脂蛋白B反映了LDL,C的水平,载脂蛋白AI则反映了HDL的水平,而一般而言载脂蛋白B、AI的血清水平较稳定,因此测定血清中此两者的含量为佳。通过对健康者进行血脂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载脂蛋白B和AI比值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载脂蛋白AI则与心肌梗死呈负相关。因此提示:载脂蛋白B是更强的预测因子,载脂蛋白B和AI以及它们的比值均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1.2 脂蛋白a 自1988年国际会议将脂蛋白a定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以来,目前研究,大多认为其在血清中的浓度由遗传决定,存在种族差异,在个体中相对稳定。国外研究报道指出:当血浆脂蛋白a浓度高于300 mg/L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倍。相关研究显示:健康男性血浆脂蛋白a与性激素无明显相关性,而冠心病患者中两者比例呈显著负相关。

    2.1.3 脂联素 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动脉硬化、抗炎症和血管损伤后抗内膜增生等效应。刘岩等通过对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的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而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体质量指数及三酰甘油程度呈负相关。

    2.1.4 新蝶呤 新蝶呤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γ,INF刺激下分泌产生,是单核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 相关研究报道: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及新蝶呤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新蝶呤可作为反映心绞痛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及其数量的有效指标,其浓度与粥样斑块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百拇医药
    2.2 心血管相关因素

    2.2.1 踝,臂指数 是指下肢踝部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属于一种非创伤性探测下肢无症状缺血的方法。近年研究发现踝,臂指数下降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其不仅是中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是一个评价预后的可靠指标。LEE等多中心研究调查发现该指数低于0.9时,是导致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及所有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强的预兆之一,而低踝,臂指数是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2.2.2 心室肥厚 目前已证实左心室肥大或肥厚是非高血压患者独立的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子。国外研究结果显示:ANG等研究中发现左心室肥厚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与高血压等因素无直接关系。MEHTU等相关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左心室肥厚是亚临床型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与C反应蛋白的升高关系密切。

, http://www.100md.com     2.3 情绪认知相关因素

    2.3.1 抑郁 近年来,冠心病与抑郁发病之间的关系渐受重视。美国心血管病研究机构根据前瞻性研究提出抑郁症是美国老年冠心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Zung量表在冠心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排除抑郁导致胸痛,是一项比较有意义的检查手段。FORD等调查发现抑郁症是病后数十年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收集冠心病患者,采用自编的《老年调查问卷》,以及他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自评量表为综合性医院抑郁量表(HADD),发现52.1%~63.4%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

    2.3.2 焦虑 通过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与焦虑的关系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存在焦虑情绪的血小板反应性程度明显高于不伴有焦虑情绪患者,从而提示焦虑症状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存在联系密切。

    3 小结

    综上可见中老年男性是冠心病易感人群,而吸烟、高血脂、肥胖又属于该类人群难以避免的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导致冠心病在此类人群中的易感性,此外,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也是冠心病易感人群的传统危险元素,而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日渐更新,相关研究证实血液、心血管以及情绪相关因素等亦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因此针对传统与新研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应防治冠心病,降低其易感人群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陶寿淇.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演变趋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

    [3] 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 http://www.100md.com(陈艺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