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121036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5日 秦永福 王雪芝
第1页

    参见附件(886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TIA患者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科2005/2007年TIA患者70例并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基础方案之上加用尿激酶治疗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治疗加一定量尿激酶能有效控制TIA频繁发作,对防止脑梗死发生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尿激酶;临床分析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中风先兆,是公认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生的TIA的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1],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了洛阳市涧西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所诊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0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次发病入院的TIA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具备:①发病48 h内。②发作平均2次/d以上。③年龄在35~75岁。④ 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及梗死灶(可有腔梗表现)。

    1.2 排除标准 ①血压>180/120 mm Hg。②心肝肾功能损害。③PLT<100×109/L。④凝血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凡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尿激酶50万I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连续3 d。3 d后服用阿斯匹林150 mg/d并静脉点滴活血化瘀药物,1月后停止静脉点滴,口服阿斯匹林减量至75 mg/d。对照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方法同治疗组,如24 h无效可选用静脉点滴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降纤等类药物。

    1.4 评定标准 入院前进行临床和影像资料收集,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分别进行头颅影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均于第3 d进行评定。疗效判定:基本治愈:症状消失,病残程度0级;有效:TIA发作减少;无效:发作无缓解或发生脑梗死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28%,显效率6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60%,显效率31.43%。经比较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两组治疗期间未见颅内及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

    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用药距发病时间既往史总分

    治疗组3526:960.05±9.268.52±11.084.45±0.99

    对照组3523:1459.37±8.1211.20±9.434.76±1.27

    t值1.3410.3590.394

    P值0.2970.7620.598

    治疗第3 d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52211294.28

    对照组351120488.60

    3 讨论

    发生TIA的病因众说不一,一般认为与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微血栓脱落、血管痉挛等危险因素有关,并认为大约有1/3的患者在1年之内将发展成不可逆转的脑梗死[3]。溶栓治疗虽不能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但能改善大多数患者的脑血流情况。TIA频繁发作说明脑血管病变不稳定,一旦发生脑梗死,在时间窗早期溶栓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均较晚期溶栓治疗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8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