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75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张宝松
第1页

    参见附件(2087KB,2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起源于髓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功能异常而致三系细胞病态发育及增生异常活跃,但又伴显著的无效造血,外加向急性白血病进展的高风险为特征。对MDS的治疗,目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途径,但有风险大、费用昂贵、复发率高、造血干细胞来源有限等缺点,故临床多采用诱导分化、小剂量化疗及支持对症治疗,本文对13例MDS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MDS患者均系我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7~84岁,平均年龄69岁。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MDS分型(分期)的建议[1]:本组13例符合难治性贫血(RA)4例,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3例,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3例,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3例。

    1.2 症状及体征 初诊时13例患者均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其中2例齿龈出血,1例呕吐,4例鼻衄,3例月经淋漓不尽,3例低热。查体示:13例有不同程度贫血貌,6例皮肤出血点、瘀斑,3例胸骨中下段压痛,3例脾脏肿大,3例肝脏肿大,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

    1.3 血象及骨髓象 一系减少(Hb、RBC)2例,二系减少(Hb、RBC、PLT或Hb、RBC、WBC)2例,全血细胞减少9例,Hb最低29 g/L,平均58 g/L,WBC最低1.4×109/L,平均3.2×109/L,PLT最低10×109/L,平均50×109/L。骨髓增生度:7例为Ⅱ级(明显活跃),3例为Ⅲ级(活跃),3例为Ⅳ级(低下);13例均有病态造血[2],5例可见微巨核细胞。

    1.4 各系病态表现

    1.4.1 粒系的病态表现 核质发育不平衡,核染色质疏松,颗粒稀少,巨幼样变明显,核分叶过多或不分叶,即假性佩-许(Pelger-Huet)异常,呈典型的夹鼻镜(pince-nez)样细胞。

    1.4.2 红系的病态表现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在RA中,红系>50%的有3例,可见双核、三核和五核的奇数核,且多个核中的核体大小不一,核碎裂等变化,幼红细胞巨幼样变明显,成熟红细胞有点彩、多色性和巨大红细胞,染色不均匀,大小不均。

    1.4.3 巨核细胞的病态表现 可见微巨核细胞及分叶过多的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少见,血小板大小不均,染色偏碱,颗粒稀少。

    1.5 细胞化学染色 3例RAS,铁染色其环形铁粒幼细胞积分明显增高,为23%~44%,平均39.4%。

    2 治疗

    1例低增生性RA在确诊1个月后因感染及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12例患者中,除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外,4例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20~60 mg/日,口服;3例合用维生素D3,口服;2例合用康力龙2 mg/次,2~3次/d口服;1例合用干扰素1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1例合用康力龙及维生素D3;1例小剂量HA方案(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化疗两个疗程,骨髓幼稚细胞有所下降,但合并严重感染,促红细胞ATRA+维生素D3诱导分化治疗,并合用康力龙,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至少用药观察3个月,最长达32个月,疗效均为部分缓解或进步。

    3 讨论

    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引起造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血细胞都有形态异常。这种疾病常常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以往对MDS的治疗,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对病情相对呈良性的RAS、RA患者采用刺激造血药、促分化剂及支持疗法,对极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RAEB或RAEB-t,CMML年轻患者或病情进展迅速者应采用化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