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3143
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范建辉 朱 娟 李 萍 邓 妮 侯红瑛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1.2.1 联合麻醉组 分娩镇痛均在产妇自愿要求下,由医师排除腰麻-硬膜外阻滞及阴道分娩禁忌证时施行。镇痛开始于子宫颈口开张≥3 cm时,在操作前开放静脉通道,做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测无异常,行人工破膜羊水清亮。由麻醉医师行腰椎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0.2%舒芬太尼 3~5 μg(1.75 ml),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注药后10~15 min,将自控硬膜外镇痛泵接于硬膜外导管,均采用75 mg耐乐品(盐酸罗哌卡因)和50μg舒芬太尼的混合液60~65 ml,持续背景输注2 ml/h,按需追加5 ml/15~20 min,于宫口近全时停止泵入。

    1.2.2 对照组 无阴道分娩禁忌证,产程中无任何镇痛措施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中是否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产程时间计算时除外镇痛开始后行剖宫产者。本研究中镇痛开始于宫口开张≥3 cm后平均(3.69±1.00)cm,分析镇痛对产程的影响主要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第二产程时间计算时,去除因胎儿窘迫产钳助产者。诊断标准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135例,对照组271例,产妇年龄、妊娠次数、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第一产程潜伏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程进展比较

    2.2.1 产程时间 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223.33±105.84)min、(58.74±33.15)min,对照组为(176.14±99.66)min、(46.71±33.6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10.50 ±2.80)min、(10.49±3.750)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潜伏期及活跃期宫口开张速度分别为(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