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1期
编号:11529693
急性心肌梗死就地尿激酶溶栓治疗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高云颂 牛菊茹 孙 欣 胡海涛
第1页

    参见附件(173KB,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自溶栓治疗开展以来,病死率显著下降,而院前就地溶栓,使治疗更加迅速、及时,因此疗效更好,但国内很少报道。自1996年以来,院前就地尿激酶溶栓治疗AMI 44例,32例溶栓成功,再通率72.7%,死亡1例,病死率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溶栓条件和方法

    1.1 对象 男41例,女3例,合计44例,年龄44~77岁,平均62.4岁。发病时间 44例中,发病2 h以内16例,2~4 h 20例,4~6 h 8例。梗死部位下壁6例,下壁、正后壁6例,下壁、右室6例,右室1例,前间壁4例,前壁8例,前侧壁4例,广泛前壁5例,前后壁复合梗死4例。以上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重要并发症 并发休克5例,心力衰竭6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室纤颤2例。

    1.2 溶栓条件 参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执行。主要掌握以下标准:①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持续30 min以上不缓解;②心电图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0.2 mv以上;③发病6 h以内;④无溶栓禁忌证;⑤三管法检测凝血时间不延长;⑥年龄70岁以下,若超过70岁经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再决定是否溶栓。2002年以后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执行。本组44例中,70岁以上10例,75岁以上1例。

    1.3 溶栓前的准备 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呼吸等生命体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