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4
编号:13828044
宋代脏腑、经脉学说在中日两国的传承(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4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存真环中图》中,《存真图》部分包含欧希范五脏图、五脏正图、五脏背图、肺已下右侧可见心系系于青髓下通于肾、五脏系通于心心通五脏系、气海膈膜、脾胃包系、 阑门水谷泌别、右肾为命门主司精血并大小肠膀胱之系9幅脏腑图。除五脏正图外,其余各图之下均配以文字论说。

    《顿医抄》京都大学富士川本和内阁文库本中第一幅图“正面内相(向)图”与《存真图》第一幅“欧希范五脏图”基本相同。见图2。其余各图,京大富士川本所绘,与《存真图》相应之图基本相同;而内阁文库本各图,其脏腑的分布与《存真图》相同,仅存在脏腑形状和位置上下的微小差異。由此可知,《顿医抄》京大富士川本、内阁文库本中的脏腑图都是仿照杨介《存真图》来绘制的。

    《环中图》第一段文字言:“其法本于古书而杂在诸经,后世扁鹊、皇甫谧、甄权乃其人也,各就而正之。今略其大要,绘而图之,若阴阳表里之殊,经脉流注之道,皆内外相贯始终,度数如环之无端,因名之曰《环中图》”[2]。杨介所绘《环中图》,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排列,即:手太阴肺脉、手阳明大肠脉、足阳明胃脉、足太阴脾脉、手少阴心脉、手太阳小肠脉、足太阳膀胱脉、足少阴肾脉、手厥阴心包脉、手少阳三焦脉、足少阳胆脉、足厥阴肝脉,这种排列顺序与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等前代和后世针灸著作一致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