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3
编号:13564929
2008—2017中医翻译对比研究现状及展望(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3
     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内科学术语的翻译对比研究主要围绕病因病机和疾病名称展开。前者主要从语言学角度,采用平行对比的方法分析术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逻辑关系,探究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例如脾病辨证术语翻译等[8]。疾病名称的翻译对比研究主要从文献学角度挖掘疾病名称的中医学内涵,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对比判断译文是否恰当,例如“厥证”的翻译等[9]。盛洁和姚欣[10]随机抽取《伤寒杂病论》中典型的病名术语如“发热”“瘛疭”等进行翻译对比分析。包玉慧等[11]通过对比《红楼梦》不同译本,研究中医诊疗术语、病证术语的误读和误译现象,为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中药学术语翻译研究主要围绕容易在修辞或逻辑上造成翻译困难的功效术语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对比研究“宣肺平喘”等术语的不同译法[12],研究基于中药功效的逻辑关系,为中药功效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方剂学术语翻译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方剂名称上,如根据方剂的命名方式和含义对比分析“玉屏风散”“保和丸”等名称的英译[13]。王银泉和杨乐[14]选取了《红楼梦》英译本中“玉竹”“人参养荣丸”等中药和方剂名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译者可以为目的语读者建立文化图式,以利于中医文化传播。

    针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相关术语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