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1
编号:13581744
从痰瘀窠囊论治肺结节(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1
     2.3 病机 内痰的病机与气的运行、五脏、三焦的功能失常有关;窠囊的形成与痰挟瘀有关。1)古人认为内痰是体内正常存在的体液不能正常运行代谢而出现,与自身气的运行密切相关,并非外来所得。柯韵伯“痰属湿,为津液所化。盖行则为津,聚则为痰,流則为津,止则为涎。其所以流行聚止者,皆气为之也”;《诸病源候论》提出痰饮病的发生由于“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朱丹溪提出“气积成痰、气逆成痰、气滞成痰、气虚成痰”。《济生方》“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于脏腑,结而成痰”;《证治要诀》“痰饮者,多因气道闭塞,津液不通”。《本草问答》“盖痰即水,水即气之所化也,无一病不关乎气,故无一病不关乎痰”;王珪《泰定养生主论》认为“髓、脑、涕、唾、精、津、气、血、液,同出一源,而随机感应,故凝之则为败痰。痰者,湿类也”。《景岳全书》“痰之作,必由元气之病……正以元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愈盛也”,由上可以看出,内痰的产生是由于气机不调或元气虚弱,导致正常体液停聚而成。2)内痰的生成与五脏、三焦病变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医学正传》“肺气郁则成热,热盛则生痰”,《明医杂著》“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黏块,凝辖喉所,吐咯难出,此痰皆因火邪炎上,熏于上焦,肺气被郁,故津液之随气而生者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