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
编号:13774966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01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100-02

    【摘要】目的:研究失血休克患者入院急救及护理体会,提高成功率。方法:对3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急救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29例患者抢救成功,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1例股动脉刺伤患者入院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救处理;护理体会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的血液,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从而引起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病情发展迅速危急,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死亡。[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2006年至2007年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8岁,其中消化道出血10例,车祸致多功能脏器损伤15例,刀砍伤4例,股动脉刺伤1例,抢救无效死亡,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2 急救处理

    2.1 止血、止痛、包扎:①止血:在创伤中主要因大出血而引起休克,首先要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一般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2]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指数。②体位:休克病人一般采用中凹卧位,头偏向一侧,并抬高头部约10°,有利于呼吸,以防口腔分泌物误入气管,下技抬高约30°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2.2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各种休克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3]为了补充有效循环血量,防止休克,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对穿刺困难者,需作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同时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理论,以防感染。一条静脉保证扩容,快速补液。保证机体需要量的输入并完善输血准备,另一条静脉保证各种急救药品能按时按量输入。

    2.3 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理口腔异物及痰液,床边置吸痰设备,必要时吸痰。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指数给予氧气吸入,控制氧流量每分钟6-8L,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及时改善缺氧状态。
, 百拇医药
    2.4 保持正常体温:休克病人往往出现体温下降,畏寒,需要保暖,如外界体温过低应设法提高室温,维持室温在20℃左右或加被保暖,但不要给休克病人作任何形式的局部体表加温。[4]以防烫伤。

    3 急救护理体会

    3.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的变化,休克病人神志变化能反映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和缺氧程度[6]每15-30min测T、P、R、BP一次,并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5]。

    3.2 观察尿量:休克患者尿量的多少反映肾灌流的良好与否,是观察休克患者的有效指标,休克患者应在无菌条件下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正常成人每小时尿量约30ml以上,若每小时小于20ml则表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快补液。
, http://www.100md.com
    3.3 本组病例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且伴有重要脏器损伤,在快速改善全身条件的同时还需做好急诊术前准备,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时间就是生命,需争分夺妙,在抢救操作过程需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减小感染发生,避免医源性损害,同时详细做好护理病例记录。

    参考文献

    [1] 雷佳.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 第13卷(2):54

    [2] 奚佣军、孙艳波.严重创伤的病人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 第5卷(2):112-113

    [3][4][6] 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第1版:32-33

    [5] 王慧,王鸿雁.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 第5卷(11):101-102

    , 百拇医药(陶莹莹 )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