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47470
唐僧!求你别再啰嗦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2年第8期
     啰嗦是很多妈妈的习惯,也是很多太太的习惯。有意思的是,严格追究起来,啰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不对,但是啰嗦的效果往往很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让人厌烦无比。就像《大话西游》里碎碎念的唐僧一样,让人恨不得能一把掐死你,然后整个世界就清净了……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啰嗦一堆不如精炼一句,语言在精不在多,这是语言沟通的中心观点。口才最差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但是他可能自己认为自己很棒。

    情感疏远的导火索

    如果我们给啰嗦一个定义,那就是拿正确的信息与事情,不适当地强调了三遍以上,尤其是强调的形式没有任何创新与变化,越是用同一形式的简单强调,越是显得啰嗦。于是,我们就能想起我们生活中很多啰嗦的例子——反复给孩子强调睡觉前要关灯;反复提醒老公在回家的时候别忘了带一瓶酱油;反复抱怨家人在进门时不把换下来的鞋摆放在规定位置……

    啰嗦在很多时候是过度责任心的表现,所以它比较多地体现在妈妈群体中,过度的责任心使得其对于提醒对象的信赖度下降,而且期望采取更多事前保障的方式避免问题的后果。事实上,大部分的人更乐于或者更习惯在后果学习中纠正自己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啰嗦是一种动机良好的违反人们自然学习方法的机制。

    习惯性行为是造成啰嗦的原因之一,往往在一个啰嗦的家长教养下的人可能就会学会啰嗦的习惯,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就会把啰嗦表现出来。啰嗦还是一种常见的非规范管理方法,通常啰嗦的人主要使用语言提醒法,缺乏使用其他管理方法的尝试,希望通过提高语言频率的方法确保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而且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又比较机械,没有加以适当的调整、创新与变换,因此刺激符号显得陈旧而令人厌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