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760115
脾虚怎么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日 家庭用药2016年第1期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病有虚有实,但以虚为主。脾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脾气虚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临床多见食少,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缓弱;或水液停滞而致湿、痰、饮内生,“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甚而导致水肿,水湿下行,故尤以下肢浮肿为主。脾气虚不能升清,气血化生受碍,故可见头目眩晕,神疲乏力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涎液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脾气虚,脾胃不和,涎液分泌增多,而脾少固摄之力,故可见涎液自出,溢于口外。并见口淡无味,或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感觉,从而影响食欲。脾气虚,脾之健运、化生气血、升清宣发之功能减退,四肢、肌肉营养不足,“脉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太阴阳明论》),故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脾气虚,阴不内守,卫气虚而不敛,腠理汗孔开豁,津液外泄,故劳则喘息汗出。自汗,动则更甚,手足不温,口淡,便溏,苔白舌嫩,脉细缓无力,此为劳汗。气血生化不足,不荣于唇,故口唇淡红无泽。

    脾阳虚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气属阳,故表现为脾虚寒证,临床可见形寒肢冷、纳减腹胀、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舌淡,脉沉细或迟弱。若进而发展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可见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四肢不温。

    中气下陷 脾气虚,阳气不能升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