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B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80303
影响脐血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1年第3期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脐血采集质量的措施。方法 采用封闭式采集法,胎盘娩出后,轻轻挤压胎盘和脐带,增加采集血量。结果 采集环境、时机、操作规程、操作的熟练程度可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结论 通过临床的选择和优化方法可有效的增加脐血采集质量。

    【关键词】脐血 采集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93-01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丰富且“年轻”的造血干细胞,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造血干细胞排斥反应小,再生能力是成年人的10~20倍,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祖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因此,如何提高脐血的采集质量,分离获得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是一个关键.2010年以来,我院采集脐血57例,现从无菌原则、环境、技术、时机等对影响脐血采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象为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史;产妇年龄20-39岁,妊娠34-40周,非双胎、多胎,产妇既往健康,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肝功能正常,外周血正常,产前体温正常、胎膜早破未超过24h并无感染。父亲无传染病、血液病、肿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新生儿无畸形、无脐带畸形、无胎盘早剥。

    1.2 方法 采集前检查采血袋的质量,准备用物并放置在专用的无菌台上,由专人采集。无论是剖宫产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在第三产程采集脐血。新生儿娩出后2min内断脐,用止血钳夹住脐带,0.5%碘状消毒脐带,干纱块拭干后,将穿刺针刺入脐静脉,用血管钳固定针头,用手缓慢驱赶脐血,自胎盘端至穿刺处,使脐静脉中的血液受重力的作用流入内含抗凝剂的无菌采集袋。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颠倒血袋,使脐血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等流出的血液基本停止后,采集者取下采集针,此时让胎盘缓慢娩出。采集完毕,关闭采集通道,将针头套好后,再次充分混匀。将脐血放入4C冰箱中等待取走,并保证在24h内进行分离处理。
, 百拇医药
    2 因素及措施

    2.1 操作的熟练程度 胎儿娩出后,台上助产士忙于处新生儿,采集较困难,故应由专人进行采集,选择粗大显露较直的脐静脉(尽量靠近脐带的断端)进行穿刺进针。血袋引流低于胎盘位置,避免引流过慢造成凝血块而影响采血量。

    2.2执行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穿刺部位的脐带要彻底消毒,消毒两遍,要由脐带断端向胎盘方向消毒,采血前才取下针帽,避免穿刺针头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采血完毕后要关闭两个塑料夹,套上针帽扣紧。采血时尽量减少更换穿刺部位。保证脐血处于无菌状态。

    2.3 采集脐血的时机 快捷及时的采集方法是提高脐血采集量的保障。最佳采集时间是断脐后1—2 min内,采血袋的位置要低于采血部位,穿刺点要遵循先远端后近端的原则,采血时采血管始终保持通畅,不得盘绕或打结。采集过程中尽量多采,但要避免过分挤拧脐带和胎盘,减少细胞的破坏。只有保证足够的血量,才能保证有核细胞的数量。
, 百拇医药
    2.4 采集环境 在经过严格消毒的手术室环境中进行的,在采集过程中,严格限制室内人员人数及走动。

    脐血是人的生命之源,随着利用脐血——这一新的造血干细胞供源进行造血细胞移植不断获得成功,脐血的利用和采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捐献和自体储存脐血,所以脐血的采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采集者不仅要有正确的、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而且必须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使采到的每份脐血能够保质保量,使这一医疗资源能够充分被利用,从而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马宪敏等.剖宫产中脐血采集方法.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53-2154.

    [2] 牡江榕等.人脐带血采集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吉林医学,2007,28(5):641-642., 百拇医药(王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