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4年第1期
编号:13144008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您做到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人人健康》 2014年第1期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能肌注不输液”一条在当前“生病流行挂水,打针‘退居’二线”的尴尬处境下,格外引发各界关注。

    连日来,记者专程走访了山西太原城区内多家诊所和医院发现,不少感冒等普通病患者就诊时不等医生诊断开药,就主动要求输液。而输液患者的理由多数是工作太忙,吃药见效慢,输液好得快。

    那么您知道输液相比口服药物和肌注有着哪些危险性吗?您了解什么情况才需输液吗?清楚输液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有关输液您不一定知道的“秘密”。

    近半受访者愿输液治疗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曾经,这是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现实中,顺序已经倒过来了。在大小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的地方,数十人、上百人同时打点滴的壮观场面在一些医院随处可见。

    那么,此次国家卫计委公布十大原则是为谁而讲?首先当然是公众。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知道合理用药的居民不到10%。曾有数据显示,中国是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每年人均约8瓶的输液量,远超发达国家。

    连日来,记者就以“感冒了,你选择何种方式治疗?”“你主动选择过输液治疗吗?”等为题,在山西太原市区的诊所和医院附近随机采访了30人。

    今年55岁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一感冒,她就会赶紧买药吃,若吃药不管用,便会主动到诊所输液,不会选择打针。“打针效果慢,输液效果快一些。”陈女士说。

    “从小到大,只要感冒,我都是输液,从来没打过肌肉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