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1年第10期
编号:12092416
秋水长天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1年第10期
     在一个书画名家笔会上初识顺通先生,他写了一幅“秋水长天”横幅,遒健挺劲,气韵两得,笔墨之妙落于纸落入眼。“秋水长天”源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一流传就是无数个世纪。

    请看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应是一幅动态景观,霞落霞飞,都是天地间的那一抹红,看似在落,实则在飞;孤鹜有霞的作陪,看似孤独,实则浪漫。再来体验“秋水长天”,这一色又仅仅是那一色吗?谁人说只有春天方生命盎然呢?分明那一池秋水,正弹拨着生命的弦。因了这静中的动、这寂中的欢,终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古人文豪与书法家往往同出一辙,有人说,“心灵里没有音乐,决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同样,心灵里没有诗歌,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家。

    闻青年顺通酷爱文学艺术,在山西大学上学期间就经常求教于一代国学宗师姚奠中先生。逢其书作集结出版之际,姚先生为之欣然题写“李顺通书艺”并作序文一篇,文中写到:顺通在山大就学期间酷爱书艺,常来蔽寓求教,他与我的家人有通家之好。他数十年笔耕不辍,功力日进。前几日,他将近年书作见示,意欲结集出版,其中颇有可观。爰为题签,兼表贺意。

    人生履历

    清茶袅袅间,与顺通先生相约坐谈,听先生从容道来人生过程。

    和不少那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人一样,顺通先生也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人、大学生的经历。他是家中长子,靠助学金读至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干过泥水工、公交车售票员,司机,后因从小受文学感染,文笔出众,做了单位的宣传干事,1972年被选送到山西大学,进入数学系,还在第一时间当了班长。

    对于为何喜欢的是中文,但上的是数学系,顺通先生笑答自己实在是因为数学成绩太好了。中学时代就是数学竞赛选手,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次摸底测验,班里两名同学数学100分,他是其中之一。除了数学才能,他的领导才能在那个时期也很突出,班长、系党总支委员、年级团支部书记,山大老师独具慧眼,就知道他还比较擅长做领导。

    但今天看来,人生最终沉淀下来的可能是自己真正喜爱的,今天的顺通先生已成为我省著名的书法家,有了一大批粉丝,他任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的山西大众书画院也是名扬书法界。

    顺通先生坦言自己的大学时代是身在数学系,心在中文系及艺术系。文学和书法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著名的米家山导演当年就是山西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也是顺通先生的艺术知音。还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姚奠中先生的女婿,也是其大学同窗好友,因而,他有幸得到姚奠中先生的亲传。

    毕业后的李顺通风华正茂,迈开自己报效祖国的步伐。历任太原无线电六厂党委秘书、山西省计委劳动局秘书、忻州行署劳动局副局长,山西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山西省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现任分管省长的特别助理。

    顺通书法赏析

    我的好友介子平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画评论家,他评价顺通书法是“长于隶书,其结构体句整舒展,纵横有度,体态趋平,行距疏朗,且柔中见刚,刚柔结合,骨气洞达,如有神气。其章法则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点画布局,对称工稳,有精严端庄之庙堂气象。最是那饱满精重、丰倪朴实中的筋骨,刚狠明快,力可扛鼎。每笔起处,毫端逆入,含蓄蕴藉,中行处则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时复又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参差错落,纵横开有阖,意趣横生。有石门西狭的影子,有隶中草书的意趣。”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在这扇厚重的大门前,我是不敢造次的。问及顺通先生最擅什么体时,他笑言自己像启功先生一样,学得、写得是大字报体。记得曾看过一篇启功先生对于书法的评价,启功先生认为写字只要写出结构,好看就行,爱怎么拿笔就怎么拿,爱怎样用笔就怎样用笔。哪怕每天写几个字,将字的结构写准确就是功夫。

    说到启功先生的“大字报体”,倒还真有一段往事。话说““文革”期间,启功没有贴大字报的资格,却必须承担抄大字报的义务。先是造反派的大字报让他抄写,由于启功字写得好,随后各种“战斗队”的大字报都让他抄写。有时时间紧迫,造反派们直接往席棚墙上贴白纸,命令他站着面对席棚墙直接写。后来,当启功书法誉满海内外,成为“国宝”时,北师大校园内还出现过搜寻“文革”中启老所抄“大字报”的热潮。

    与顺通先生谈及当下中国书界潮流时,他说自己非常不赞成丑书,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因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首先要有美感。这点我与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当今中国书法界“丑书”盛行的原因是对书法艺术的新探索,是一种新形式。但如果简单错误地认为丑比美好,拙比巧强,在书作实践中,一味地、刻意地表现拙,展示丑,难免就进入了某种误区,甚至出现标拙捧丑的怪圈。在这样一个怪圈的笼罩下,拙书张扬了,丑字盛行了,习书人迷茫了,书法家糊涂了。

    放眼看去,当下中国,书法艺术一直倍受大家喜爱。但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还确实是一门学问,更是一个循序渐进、融入其中的过程。用笔用墨之妙乃为书法欣赏的重点,不知书写方法,不亲身体验,如何体会笔墨之妙?这也就是大部分鉴赏家也是不错的书法家之因。

    前面说了,对于书法,我仅仅是个入门者,随此小文,我们选登了几幅顺通先生的书法作品,其书法之精、之妙,还请大家去细品。, http://www.100md.com(金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