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762117
羌活不同地理种群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19期
     比较有趣的是:羌活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但在系统发育分析时,31个单倍型并没有按地理分布形成明显的族群,各地理单元中的单倍型相互混杂,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化模式。这可能与羌活的进化历史有关,在青藏高原隆升和第四纪冰期前,羌活居群可能呈连续分布,基因流频繁,某些古老的单倍型(H1)在居群中广泛分布,居群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个体之间。随后,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冰期前连续的羌活居群被分割成孤立的小居群。隔离的小居群由于缺乏基因流(Nm=038)可能导致单倍型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独立进化,因而不同地区居群之间产生了分化,但由于分化的时间尚短,还没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化模式。

    4.3羌活群体遗传分化原因分析①羌活雌雄异株,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繁殖方式,但在自然条件下以营养繁殖为主[4],居群内部占优势的克隆生长导致其不同居群间基因交流减少,从而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②羌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山林缘下和灌丛中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