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21期
编号:13149617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21期
     3组分内组成结构特征研究

    单组分内各成分是构成物质基础的最基本单元,之间存在着一定组成结构比,因此解析单组分内组成结构特征是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特征解析的重要部分。邱玲玲等研究显示双黄连注射液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有较强的NA活性抑制作用,且绿原酸与隐绿原酸间存在拮抗作用,咖啡酸对其他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连翘酯苷A、连翘苷等未见明显(或协同)NA活性抑制作用;拟合的模型预测组分最佳配比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 107∶279∶7、99∶92,其NA活性抑制作用强于双黄连注射液[31]。许激扬等发现天麻素、黄芩苷、川芎嗪、葛根素单体存在浓度依赖性的舒张血管效应,最佳组成结构比为0、64∶0、12∶0、32∶0、64时血管舒张率达到89、37%。单组分及组合物对NE预收缩的大鼠胸主动脉均具有舒张作用,组合配伍强于单组分[32]。

    4组分间结构特征研究

    中药物质基础是由多组分构成的整体,不同组分间按照一定的构成比组成,阐明组分间结构特征是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