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溃疡 > 消化性溃疡
编号:11204162
制酸健胃汤治疗脾胃两虚型消化性溃疡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4期
     消化性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组织的自我消化、胃黏膜屏障的破坏以及其他原因(如十二指肠液反流、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理化因素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胃痛”、“胃脘病”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气候寒冷、饮食不节、肝气郁结以及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其病位虽在胃部,但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本病患者多病情迁延不愈,且易反复发作,故证型多以脾胃虚弱为主,治宜制酸和胃,理中止痛。制酸健胃汤方中海螵蛸、煅牡蛎制酸止痛,为君药;黄芪、山药和党参益气健脾补中,为臣药;白术、茯苓和泽泻健脾化湿,熟地黄养血以资化源,为佐药;延胡索、陈皮调中理气止痛,使上药补而不滞,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和中,均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制酸健脾、和胃止痛之功效,使脾健胃和,水谷精微生化有源,气血充盈,脏腑得以濡养而诸症悉除。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海螵蛸和煅牡蛎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以及止痛作用;黄芪、山药和党参具有增强胃黏膜修复能力的作用;白术、茯苓、泽泻、陈皮和熟地黄具有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作用;延胡索、白芍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甘草具有对抗乙酰胆碱、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故诸药合用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

    病案:患者男,4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加重14天而到某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胀痛、隐痛,伴反酸、嗳气,疼痛以空腹明显,进食后缓解。发病后曾到当地某私人诊所、乡镇卫生院和综合医院就诊,医生分别诊断为“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复方胃友和双层胃友等治疗未效。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心肺正常。X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纤维胃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诊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纳减,神疲乏力,嗳气,反酸,大便溏烂,舌淡苔薄白,脉细滑。诊断:胃脘痛(脾胃两虚型)。给予制酸健胃汤煎服,方药如下:海螵蛸(先煎)、煅牡蛎(打碎,先煎)、黄芪、山药各25g,党参、茯苓、熟地黄各15g,白术、泽泻、延胡索、陈皮、白芍、炙甘草各10g。每天1剂,煎2次,早晚各服1

    次,2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发作次数减少;2个疗程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病变部位恢复正常;守上方巩固治疗1个疗程,随访1年病情未见复发。, 百拇医药(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