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9562
拿不起放不下 吃不香睡不着 压力过度需要减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3日 《健康时报》 2005.10.13
     ■新闻背景:10月10日是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知晓度、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主题为“舞动绿丝带,心境更畅快”的“绿丝带关怀行动”日前启动。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吴晓滨博士表示,惠氏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和抑郁症知识的宣传普及。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压力太大了。”这是现在许多人的感受。在“绿丝带关怀行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李占江教授认为,适度压力是前进的动力,如果人没有压力就会感到困惑,只有当压力过度时,才需要减压。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承受的压力是否过度呢?李教授说,如果你下班回家后还在思考工作上的事;在家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内心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记性不好,食欲差,情绪低落,都是压力过度的表现。减压要做到如下三点:

    自我控制。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知,如自己能承担什么样的工作,不能目标过高。目标适当,才能较好地控制压力。

    正确认同。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工作中获得乐趣,他会感到很愉快,就不会有压力感。

    挑战心理。面对困难、挫折具备坚强的性格,能够勇往直前,也是应对压力非常重要的一点。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压力才会导致心理障碍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蔡焯基教授说,压力导致的心理障碍决定于三大因素:首先是压力的强度。如果一个人面临的压力非常强烈,整个身心无法承受时,必然会导致心理崩溃,引起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凡是引起人们产生严重威胁感、丧失感和不安全感的心理体验,最容易导致心理崩溃。其次是压力的频率。如果持续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作用在一个人身上,那么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第三是应对的能力。经受压力的个体,承受能力的强弱,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高考落选,有的人能够正确面对,而有的人却选择了自杀。人应对压力的强弱,跟他的素质、性格、阅历以及社会支持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一生总是和压力相伴的,对于现代人而言,应对压力是一种技巧。”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与压力相处要解决三个层面即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生理层面,就是通过放松训练、体育运动、呼吸调整等达到躯体上的放松。心理层面,就是改变认知。因为一些不恰当的非理性的认知会导致压力过大。还有人的性格,如果乐观、豁达、积极向上,那么就更容易面对压力。社会层面,就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同事、夫妻、朋友的关系等,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压力的舒缓非常重要。, http://www.100md.com(何佳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