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49222
面宜常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2期
     面部皮肤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和活跃皮肤末梢神经,消除脸部肌肉的紧张、压力,增强皮肤与肌肉的弹性。因此,只要按摩得当,能达到护肤美容,消除疲劳、减少皱纹、提神醒脑功效,古人称“浴面”。

    传统的面宜常擦采取下述步骤:首先搓热双手掌心,掌心掩面自鼻旁迎香穴开始,自下而上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拂两颊而下,以晨起、睡前为宜,每次20~30遍。按摩时应注意:

    1.按摩前先将残留在皮肤上的污垢清洗干净,以免挤压进毛孔,引起皮肤疾病。

    2.按摩时,最好先用热毛巾湿敷片刻,使皮肤血液通畅且毛孔开张。

    3.按摩时,先在脸上擦按摩霜润滑皮肤,以便于按摩。

    4.按摩时,以拇指、食指或数指合拢,利用指腹进行按摩,切忌以指甲按摩。
, 百拇医药
    5.脸部肌肉是从脸的中央向外延伸,按摩也应沿着肌肉纹理的方向移动。如果逆肌肉长势而行,便会起皱纹。眼和周围是环形肌构成,应按环形方向按摩。

    6.按摩时要轻柔,粗暴的按摩好比用力牵扯皮肤和肌肉,反而使肌肉松弛,长出皱纹。

    7.按摩完,应及时清除面部的按摩霜和在按摩过程产生的污垢,以免刺激皮肤。

    8.按摩后,因皮肤表面的油脂被摩去,皮肤会有一种干燥、紧绷的感觉。可用爽肤水及营养霜调节和保护皮肤。

    养颜美目,延缓衰老

    据研究,脸部衰老首先表现于“眼袋形成”、“上睑下垂”或形成“三角眼”,这是眼轮匝肌松弛的缘故。眼轮匝肌为眼周的肌肉,负责开闭眼睑和保持眼部轮廓。
, 百拇医药
    延迟脸部衰老,纠正面部肌肉松弛,达到养颜美容,兼能消除眼袋浮胀、眼睛疲劳的“面宜常擦”,有如下步骤:

    1.通印堂:印堂穴位于两眉毛内侧端的连线中点。其皮下为额肌、掣眉间肌,两侧有额内动、静脉分支以及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按摩时以双手拇指指头(指甲剪平)按揉印堂穴,先在印堂穴上作圆圈揉数次,然后上推通到发际,下通到鼻梁,如此上下反复轻轻推擦共6次,故谓之“通印堂”。

    2.圆太阳: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外1寸的凹陷处。其皮下有眼轮匝肌,深层有显肌、颧眶动静脉,分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颞额支。按摩时用双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揉两侧太阳穴数次,然后以太阳穴为中心向外作圆圈旋揉6次。此法对于偏头痛、眼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亦有治疗效果。

    3.提承泣:承泣穴位置是: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处(俗称的“眼袋”处)。此处有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还有眶下神经、动眼神经下支及面神经肌支。用双手食指对准两侧承泣穴,然后向后上方轻轻提擦此处各6次。此法具有减轻老年人“眼袋”之功效,尚可治疗流泪、眼皮跳动、口眼歪斜、目赤肿痛等。
, 百拇医药
    4.刮眼眶:双手食指屈成弓状,以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上眼眶,自内而外,先上后下刮眼眶,重复进行6次,动作要轻,酸胀为宜。此法有效刺激眼轮匝肌及相关神经、血管、泪腺器官等,防治眼睑衰退,改善干眼症,眼睛疲劳,兼能明目醒脑。

    5.干浴面:双手掌心互搓发热,紧贴脸部向后上方耳朵、发际处按摩6次,再以手掌余热紧贴敷目1分钟才结束。

    宣肺开窍,防治鼻病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肺气必须通过宣发和肃降来达到气体交换的功能,位于脸前中央的鼻,是肺的门户,肺气不宣则可导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口渴咽痛、咳嗽多痰等症状。因此在“面宜常擦”时,加强对鼻部有规律、有步骤的按摩就显得特别重要。以手指按摩,机械地刺激鼻部的血管系统,使其扩张变粗。血液流通加快,供给鼻部的营养增多,使鼻部的抵抗力增强。鼻部的功能增强了,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便不易通过鼻部侵入身体。所以经常按摩鼻部,能疏风解表,宣肺开窍,清热解毒,从而预防感冒、鼻炎和各种呼吸系统传染病。

    鼻部按摩应做到意气合一,头正颈直,两眼半开,向前平视,口唇紧闭。注意动作宜轻,鼻部患有皮肤病、鼻出血时不宜按摩。鼻部按摩分以下三步:

    1.先用双手食指指腹从鼻根部沿鼻梁上下轻轻按摩20下,再沿鼻子周围轻轻按摩20圈。

    2.用右手拇指、食指两指捏住两侧鼻翼,捏紧、松开连续20次。

    3.用右手掌轻轻拍打鼻部20下。, 百拇医药( 张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