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访谈
编号:10422194
本草文化 光耀后世——鲁军谈编纂《中国本草全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4期
     最近,一个朋友向我谈起,他为查找一些本草资料,专程去了趟香港。因为香港大学存有一部现今最全的、集本草文献之大成的《中国本草全书》,而这套由中国文化研究会编纂、2002年10月最终完成全部印刷出版工作的巨作在国内还难见到。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几经周折,在北京城北,中国文化研究会的一间溢满书香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这部巨作的真容和它的主编、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鲁军先生。从不接受记者采访的鲁先生,例外地向我讲起了编纂这部书几年的经历和非同一般的感受。

    集五千年灿烂文明,藏五千年本草文化的《中国本草全书》

    据介绍,这套由中国文化研究会历时六年编辑制作、华夏出版社采用影印方式出版的价值36万元人民币的《中国本草全书》,共计410卷,24万6000余页,约2亿5000万字。书中收录了中国古近代(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911)年)的本草专著800余部,相关本草文献10000余种,文献资料采集于全世界130多家图书馆,其中近百部本草专著是流散于海外的孤本、珍本。6000余种医籍类本草文献和8000余种中国古代地方志中记载的本草相关文献,均来自于中国文化研究会专门组织的大规模文献普查,其史料弥足珍贵。此外还收录了中国少数民族本草文献、宗教领域里的本草文献以及古代海外学者撰写的本草相关文献。该书第一次完整而全面地收录了中国古代本草文献彩色图片7000余幅,黑白图片近20000幅,其中绝大多数彩色图片均是400多年以前由当时的宫廷画家或民间画师手工绘制而成,这些图片虽然历经数个世纪,仍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极具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 百拇医药
    《中国本草全书》的编辑制作是一项宏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十分关心该工程进展情况;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曾亲临指导工作;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吴阶平、陈敏章、崔月犁、钱信忠、张文康等前后四任卫生部长都担任了该书的顾问,给予了真诚的支持、帮助和很高的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为该书香港首发式题词:“传中华文明,集本草大成。”国家新闻出版署于友先署长赞其“功在当代福及子孙”。

    今年,《中国本草全书》还荣获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

    历千辛万苦,圆世纪之梦

    50出头的鲁军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80年代开始做文化工作,后又搞过10年经济工作。近年他将全部时间都花在了这部本草全书上。
, 百拇医药
    开始做这个工作是在1994年,鲁军说。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一些同志来找我们,希望能推动这项工作。凭着直觉我能意识到本草文献的价值,而同时也能想象到它的难度,在这个领域里谁都知道历史上只有皇帝才能对本草做大规模的编修,况且这又是一个当今政府曾列入国家计划而却没有做成的项目。

    面对浩瀚的本草资料,由于近代以来对本草学的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两代本草学家一直是在动荡坎坷的艰难岁月里孤独地坚持着本草文献的研究,直到目前也未形成整理研究本草的专门队伍;而古近代本草文献又是分散收藏在全国及世界130多个图书馆、博物馆或各类机构中,并多为善本、残本或孤本类特藏书籍,难以借阅和复制,这些都增加了这个项目的难度。

    鲁军和他的同事,经过一年多的计划研究,最终设立了中国本草系统工程的项目,项目计划主要的两个目标之一就是,为保存文献出版一部《中国本草全书》,解决本草文献的亡佚问题和分散问题。

    谈到本草文献的失散,鲁军很遗憾地说,本草文献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这些文献已经失散得非常厉害了。现在这部本草全书出版的文献大概只是历史上存在过的文献的30%,更多的本草著作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湮灭了。李时珍曾引用过的书目,1/3已经没有了。就是近几十年来,我们也失散了大量的文献。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文献所的专家马继兴曾在四、五十年前看过的文献,许多已经不存在了。甚至1984年中国图书馆联合目录中登录的文献,今年去查阅时也已不存在了。就在我们本草工程着手做以后,一些文献还在不断失散。很多孤本都没有了,而卡片还存在于图书馆的目录里。例如天津某卫生学校原存有十几种海内外的孤本,在“全国中医联合目录”中都看得到,我们去调时一些书已经没有了。还有的书在我们普查时还有,后来找时已被卖到了日本,但卡片还在图书馆里。类似的现象很普遍。还有的书由于保护意识、保存条件的原因,加之年代久远,纸质酥脆,虫蠹风蚀,一些50年前还能看清的字现在已经看不清了。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损失了太多的中医文献!抢救现存的本草历史文献,避免再进一步散失,是这些学者向我发出的强烈呼吁。鲁军说,所以我们的着眼点就是希望保存文化,保存文献。这是一个很急切的工作。我们提出的原则就是“竭泽而渔”,对历史上有记载的都要查,把它们保留下来。

    为此,中国文化研究会专门建立了中国本草工程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聘请了一批著名中国古医药文献、医药史、图书馆学、版本学和医药学专家,集结了一批专职人员和跨部门、跨学科的兼职工作专家,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学术界、文化界的知名学者、老外交家、相关部委的领导干部和老同志担任顾问。经四年的规划设计、技术研究、目录整理、文献采集,完成了前期中国古近代本草文献的所见书目、现存书目、馆藏分布、流散国外的孤本目录等文献调查、统计、研究和整理工作。

    回忆起这段工作,鲁军说最困难的还是底本的采集。这是一个很艰苦细致的工作,要追踪这些书的线索,因为书都在流动中。像明代的大型本草——《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现在知道存世的有两套,一套在日本,一套在意大利。一位专门研究这部书的博士花了20多年时间研究它,并以自己个人的力量14年追踪着它的下落。经过我们方方面面许多人士的共同努力,最终将它收入书中。而有些国外机构一直封锁这些资料,这类海外孤本大约有一百多种,都是我们顾问委员会里的老大使以及有关部门通过动员海外侨界、政界力量疏通渠道,几番周折,得以解决的。如唐代《新修本草》残卷访之于英、法、日;宋代《绍兴本草》残卷访之于日、美;明代《御制本草品汇精要》访之于意、日。大概本草专著里的所有珍贵的文献,都是从国外调回来的。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所由于涉及医药卫生、农林渔牧、文化教育和中国科学院等各部门,存在的不便利情况更是十分严重,十分普遍。而最令他感动的则是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他们保存的一些孤本、善本都是无条件拿出来的,表现了一种对历史、对文化、对科学负责任的精神。
, http://www.100md.com
    谈起《中国本草全书》所收文献的内容,鲁军介绍说,这套书建立了一种新的体例和方法论,它用纲目体例,改变了本草的面目。过去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所研究的本草专著还是有局限性的,只是这部书中所收十类本草文献中的一类。即使收藏最多的中医系统,也仅拥有本书收入的第一类400多种本草专著的一半。而第一类仅占全书所收文献的1/4强,约120~130卷。我们在学术上的贡献就是拓宽了中国本草的视野,将以前认为的“一类”变成了现在的“十类”。这十类分别是:本草专著(指历代本草类专门著作)、方书本草(本草学之应用部分)、医籍本草(指古代医籍所载之本草文献)、地方本草、农书本草、类书本草、佛道本草、民族本草、域外本草及本草杂著。

    他说,比如为全面整理中国本草文献,针对医籍本草、地方本草、民族本草类别,我们设立了专门课题,分别对现存6000余种古近代医学典籍进行了普查,辑出并整理其有关本草文献;对现存古近代地方志进行了全面普查,翻检古代方志8000余种,并辑出物产部卷有关药物出产史料;专设少数民族本草专业委员会,收集整理藏、蒙、维、回、彝、鲜等民族本草文献,并按民族分类进行集录。此外,还从古代数量浩繁的农书中辑出了涉及中药栽培及动物药的部分,从佛教道教典籍中择要集录了药学文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类书中集录的本草文献。中国古医家取药于自然万物,故本草文献牵涉农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矿学、博物学等学科领域很广,此类文献虽有专门著作,但历朝历代都在失散,而历代的类书恰好以分类汇集方式保存了这些著作的部分内容。日本专门研究中国类书的学者从唐代就开始积累中国的类书,我们这次专门对日本这些类书进行了梳理,最典型的就是《全书》收录了现存于日本的明代《医方类聚》全本。很多已经失传的明以前文献从这里都可以看到,有的甚至可以一字不差的进行恢复。
, 百拇医药
    鲁军感慨道,从1996年开始做这件事,到2002年10月出齐最后一卷,跟我们的预期差不多。那时三班运行,夜以继日,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千辛万苦。现在终于将《全书》出版工作全部完成,圆了世纪之梦!过去许多学者一生都在追踪这些文献,但是很多文献看不到,甚至很多博士导师、大专家,连北图的书都看不到、拿不出来。更没谁能有条件把世界所有的图书馆都跑到。今天,他们可以哪儿都不用跑,我把全世界的本草文献集中在一块了。

    愿《中国本草全书》造福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几年来编辑制作《中国本草全书》的经历让鲁军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对中国而言,目前只有极少数的专门学者知道本草文献的整个存在;对世界而言,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隔膜,只有极个别的科学史家知道它的整个存在。所以,本草文献——作为一个完整的文献、数据系统,实际上正孤独、零散地被历史尘封着、被岁月销蚀着。我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药的水平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中医药水平的高度,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本草不是历史上本草的全貌一样。所以我们越早做这件工作,保留下的东西就会更多一些。
, http://www.100md.com
    本草文献是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它还是我国独有的国家资源,其中既包含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蕴藏丰富、亟待深入开发的自然资源。本草文献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它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含有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植物学、动物学、博物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内容,还含有农业、农艺、工艺、制造、农用植物、矿物冶炼、抗灾救荒技术、生产自救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独特的学术体系。同时,本草文献还包括大量人类健康生活理念、环境科学理念、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边疆文化、宗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史料。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医药?鲁军用他的理解对记者说,历史上为什么数次废除中医的抉择都执行不长,因为它是植根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链条,是中国的一个稳定的保障系统。

    他认为,中国人在历史上对未来人类做出了两个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一是中国人保持了3000年不间断的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这些数据至今还为世界科学界所用;二是中国3000年不间断地记录了人体和自然界之间的交换(包括药食两部分),并一直延用至今,这是一种不间断的临床记载。为此,他在为《中国本草全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 http://www.100md.com
    “死死生生,正是本草学问所研究的所关注的,而本草学问又是在几千年的死死生生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几十代人的生命和智慧的汇集、提炼和升华。

    “它就像一条大的江河,下游无数人受到它的恩惠,但却没有几个人到过它的上游,甚至不知道它的上游的存在。这部书就是要带你到它的上游。

    “我希望这套凝聚了无数人生命和智慧的《中国本草全书》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

    记者手记: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这部由民间编纂的令人仰慕的本草巨作是鲁军先生个人投资6000多万元,只为少些难以避免的牵扯,使这部书早日面世,更多的保留下珍贵本草资料。《中国本草全书》收入的文献量也远远大于1999年出版的34卷“官修”《中华本草》。鲁军还告诉我,现在购买这部书的,国外比较多,如美国、欧洲、日本等;此外,香港所有大学都买了,还有台湾;国内仅少数大的图书馆才有。

    中国本草工程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将对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草文献进行全面地整理、深入地研究、系统地开发。这一工程的另一目标是建成本草文献数据库。, 百拇医药(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