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81523
官民并举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550期
官民并举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在海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我曾经在新西兰和瑞典任大使,有机会参加了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工作,感受到中医药在海外有顽强的生命力。

    其一,中医药在侨界有着很广泛、很深厚的影响。哪里有华侨,哪里就必然会有中药店、中医诊所。在海外的中医抱团发展,无论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还是在欧洲,很多都成立了华人的中医协会、针灸协会等,定期开展活动和交流。

    其二,中医在逐步向西方主流社会发展,影响不断加大。不少西方人到中国来学针灸,回去后开中医诊所。在瑞典一个很偏远的小镇上,以前只能见到中餐馆,现在却开起了中医诊所,这都说明西方人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

    新西兰、瑞典是全民免费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瑞典人自费到中医诊所看病,而且价格不菲。

    我亲眼所见,国内一名学西医的大夫到瑞典颁发诺贝尔医学奖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西医一段时间后,痛感西医治表不治本,放弃了,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中医诊所,而且病人越来越多。
, 百拇医药
    其三,瑞典的主流学院、医院越来越意识到中医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传统医学,承认中医的效果,愿意开展合作。每年颁发诺贝尔医学奖的karolinska医学院,对中医治疗抗菌素的病非常感兴趣,主动和国内中医界联系,愿意出钱开展项目,后来找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合作。

    其四,我们国家的侨联侨办以及各省市定期地组织中医界权威到各国侨界免费义诊,侨界排着大队来问诊,在当地影响力很大。

    最重要的是,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挑战

    第一,西方人惯于用西医的思维来衡量中医,一切都想量化。这和中医的整个医疗体系是截然不同的,交流起来有障碍,这是深层次的文化冲突。

    第二,美国和欧盟为中成药的准入设置了很大障碍,用西医的办法来管理中成药。比如,欧盟表面上看承认中成药,但是要按他们的标准化验,满足要求才允许注册。还要求必须在7年内拿出全面详实的临床使用报告。由于设置的门槛太高,中国的中医药企业很难拿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另外,为注册投入的成本太高,企业也负担不起。最终导致中国富有成效的中成药全面退出了欧盟这个有5亿人口消费潜力的巨大市场。
, 百拇医药
    面对挑战中医药应抓住机遇

    中医走向世界是我们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国家行为。应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之下,官民并举,积极推动。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最有利的条件是,我们中国现在不可阻挡地走向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于中医药走向世界很有利。

    第一,政府层面。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沟通,使世界卫生组织更多地、更大程度地认可中医。

    把中医药国际化列入我外交议程,结合领导人出访、外国领导人来华访问签署中医药双边合作协议,从政府层面加以推动。可把中医药国际化有关活动列入领导人出访、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的日程,可结合重大出访活动在出访国举行中医药文化节,向外国公众介绍中医药。

    要加强和我驻外使馆的联系,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可以把有关中医方面的新进展全面的提供给驻外使馆,鼓励驻外使领管和国家监管部门一起推动。
, 百拇医药
    第二,争取外交部门的支持,把中医药国际化列入我国公共外交。要加强和文化部的合作,把中医药的内容列入文化外交。要加强和教育部的合作,通过我在海外设立的几百所孔子学院宣传中医药文化。

    第三,重点加强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他们都认可中医的疗效。

    第四,进一步加强与西方国家一些主流的医学院、大学以及医药监管机构的接触,这些机构对中医并不排斥,且有兴趣。要积极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医药的疗效。

    加强与任职于西方医院的中国医生的联系。比如,授诺贝尔医学奖的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就有数十名中国医生和教授。通过他们向西方人士介绍中医药更有说服力。

    第五,加强与侨界的中医和中医组织的联系,利用侨办或政府渠道,多派老中医到国外义诊,扩大影响。可加强对海外中医人才的培训,加强和海外中医组织的合作,继续对外国人来华学习中医药给予奖学金方面的支持。

    第六,国家应该对中药企业打入欧美市场给予补贴和政策支持。在有条件的周边国家和非洲等国家,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满足国内对高质量中药材的需要。

    第七,中医研究机构、大学和中药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有关病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特别要加强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在可能的范围内,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中医成果进行分析,以便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加强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使中医药早日走向世界的目标。(本报记者赵维婷 栗征整理 本版图片栗征摄), 百拇医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主任委员 陈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