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7369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助临床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31期
     春夏应用寒凉药治疗阳热证时要防伤阳,秋冬应用温热药治疗阴寒证时要防伤阴。所以,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冬月宜加苦寒之药”、“夏月宜加辛热之药”的方法,以防春夏阳之不足及秋冬阴之不足。

    并非说夏天绝对不用麻黄,冬天绝对不用石膏,而是说夏天用麻黄、冬天用石膏要慎重,因为夏季腠理开泄、汗出较多,要防麻黄辛散发表更致汗出伤阳;冬季多外感风寒,要防石膏寒凉郁闭肌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意为:春夏两季宜保养阳气,秋冬两季宜保养阴气,这是古人顺应四时阴阳变异的养生方法之一,为历代医学家及养生学家所重视,对养生健身、防病治病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三层内涵

    综观《内经》中的有关理论,笔者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概念实指三方面内容。

    动静阴阳观

    中医学认为“热为阳、寒为阴”、“开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动而走者为阳,静而守者为阴”,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动静阴阳分属。“春夏养阳”之阳,为温热、上升、向外、活动之意;“秋冬养阴”之阴,为凉寒、沉降、向内、清静之意。所以春夏人多活动以养阳,秋冬人多清静以养阴,与四时万物动静合拍,形成人体四季养生方法。

    四季阴阳观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记述: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五脏功能活动与四时阴阳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春夏养阳”助肝(少阳)心(太阳)生长之气;“秋冬养阴”助肺(少阴)肾(太阴)收藏之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