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2392612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总之,已有中国心理健康观的研究是努力而有成效的,在实践中也有较大的影响,但也不容回避它依然存在明显局限,我们期待能发展更具包容性和根本性,经过了充分论证的心理健康观。

    二、心理健康观的再建

    基于对已有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反思,笔者认为在回答“心理健康是什么”的研究中,应遵循先揭示心理健康本质,再讨论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健康内容的逻辑路线,同时相关研究应置于文化语境的演变中,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进行整合建构。

    (一)心理健康的本质

    1个体心理的所指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的健康,故透析心理健康必先廓清个体心理所指。个体心理所指涉及个体心理的内涵和心理的构成。历史地看,个体心理的内涵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有过三次演变:第一次是由生理的心演变为精神的心。中国早期的文化语境中只有“心”一词,心的原初含义是“心脏”。由于心脏居身体内部核心位置,遂有“心通神”,进而发展为“心即神舍”,此时心与神仍分两物但关系密切。循着关联演化,“心”、“神”开始合一,于是有“心为神之变”,心开始代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性格等。后来心超越了人体,发展为天地之心,心又代表了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至理或规律,即“道之本原”。第二次是由抽象宽泛的心演变为具体集中的心理。虽然中国的“心”历经演变已具有心理的内涵,但仍相当抽象宽泛。随着西方心理学传人中国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