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20589
寒凝血瘀易致血栓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28期
     中医对“寒”的认识

    “寒”是中医病因学中的“六淫”之一和辨证诊断学中的“八纲”之一。中医理论认为,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说:“阳虚则外寒……阴胜则内寒”。说明阴阳失衡、阳虚阴盛是产生内寒证的基础。《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寒凝血脉是血栓病形成的主要病因之一。《医林改错》也认为:“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形象地说明寒是导致血栓的重要原因。

    寒凝血瘀在血栓病中的作用

    其一,寒性凝滞、收引。这是中医对寒邪(包括外感寒邪和内生寒邪)的两个主要致病特点的高度概况。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是指气血、营卫、津液等具有流动、升降出入运动特征的物质,其流动性减弱,流行缓慢,甚至停滞、凝结,产生气滞、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收引即收缩牵引、挛急,是指皮肤、腠理、肌肉、筋、脉等组织产生的收缩、紧张、挛急,产生恶寒、拘急、疼痛等表现。

    一方面,寒邪侵入机体后,会引起经脉收缩痉挛,血脉绌急而痛。如《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又提出:“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其缩蜷、绌急,即经络、血脉收引之意。

    另一方面,寒邪又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凝滞而形成瘀血。《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淫所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