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657
漫谈中医养生 □ 于丽珊 本报记者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7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谷晓红近日在“微笑北京·健康奥运”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上,应邀作了主题报告,对中医养生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谷晓红说,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科学,有着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与我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学术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医学在理论体系形成之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吸收了先进哲学思想的理论和观点,并与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完整的医学体系。中医学的诊疗方法主要是哲学的个性顿悟的类比与生活和临床体验的结合,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要求从个体的经验开始,充分利用哲学的分析综合思维,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所以,中医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方法的结合体。

    从中医学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来看,谷晓红解释说,中医学不仅是一个分科的知识体系,更是综合各科的理论纲纪,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和无以伦比的实践效果,这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医理论的特质主要是理论思维,是“象”思维,是关系调控思维,它所侧重表达的是生命疾病现象的动态调节关系。中医不仅包括对有形世界的认识,而且具有对自然和生命本原及其发生演化过程的认识。
, 百拇医药
    中医对养生保健的认识

    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目的的理论和方法的实用性学科。中医养生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谷晓红强调,中医养生学继承了中医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人生于宇宙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病理反应。人要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里求得身心的健康平衡,应主动地掌握并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条件为自身服务,并谨防异常的自然变化的影响。同时,要注重人与社会相统一,社会环境在一方面提供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一旦社会关系失调就会导致疾病。
, 百拇医药
    中医养生强调形神共养,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这比西医学对健康所作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健康的定义早了几千年。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中医养生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总之,中医养生学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防衰抗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保健应贯穿于一生之中

    养生保健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养生内容,在人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谷晓红说,人体五脏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实现的,脏腑的生理则是以五脏的“藏”和六腑的“泻”有序进行为特点。任何一个环境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调和脏腑不仅要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而且当脏腑偶有失和的时候,要及时予以调整,纠正偏差。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畅通,气血才能运行而营养全身,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御精神、养脏腑、生气血、布津液、除糟粕,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中医养生调畅经络通过活动筋骨,打开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等方式实现。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二是调畅气机。保养元气应顺四时、慎起居,阳气得护,卫外为固;补脾胃、防劳伤,先后天充足,正气得养;调情志、省言语,气不过散,正气不伤。调畅气机多以调息为主,古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在此基础上还可施以导引、按蹻、针灸诸法。通过不同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通畅经络、促进气血周流,起到增强真气运行的作用。
, 百拇医药
    养生保健要方法合适,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调摄,才能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养生贯穿人的一生,养生不是年长者的专利,只有从小入手,防微杜渐,当年长之时才能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健康长寿。

    养生的方法很多,包括情志养生、环境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规律,专一精选某种方法能强化生命活动的节律。因此,在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定之后,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可急于求成,练得过急过猛。切忌见异思迁,同时练几种功法,会产生互相干扰,反而影响了生命的有序化进程。

    谷晓红说:“养生重在生活化,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可以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