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动态 > 热点追踪
编号:33609
药品降价引发问题重重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8日 三九健康网
     药品降价引发问题重重

    12月8日,北京物价局宣布今年北京市第三次药品降价。几天过去了,不知道是媒体对此已经习惯,并未对此过多地炒作,还是药品市场真的趋于平稳,消费者心理日趋成熟,降价似乎并未给市场带来太大的波动。为了进一步了解降价之后的市场情况,12月11日一大早,笔者便开始了对药品销售部门的一系列暗访。药品降价有人欢喜有人忧

    上午9:00,北太平庄西南的倍生药店,当问及降价一事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似乎很敏感,她说:"国家让降,咱们就降呗。"但她又说:"降价是国家强制的,降的程度太大了,厂家不愿意,但又没办法,有的厂家就把上批没卖完的药收回不卖了。"问及有哪些厂家已经这样做了?收回的药,厂家又怎样处理?这位女士就闭口不答了,是的,想等上批药卖完后再行降价的厂家、店家也是有的。但厂家把药收回,这就能解决问题吗?

    随后,笔者又来到位于牡丹园小区的元亨医药经营部,西药柜台的一位小姐对笔者的提问做了热情的解答。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降价给顾客带来实惠是一件大好事,可这位小姐却表示出了另一种担忧:价格降得太低了,消费者不敢买了。她指着柜台里的一种叫泰力特的药说:"泰力特原来卖80多,现在只卖56元,许多人担心药的成份变了,剂量减了,就不敢买了。"这是笔者所始料不及的,随后拨通了生产泰力特的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的电话,主管公司药品价格的蒋理先生接听了电话,他很肯定地说,药的本质与以前没有丝毫变化,是一模一样的,他同时也表示降价对其销售影响并不大。当问及公司对此持什么态度,是否准备采取什么措施,需不需要对药的成分和药效发表什么声明时,他表示,泰力特是全国五年销量第一的药品,产品质量在无需任何声明,那样反而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 百拇医药
    此次降价较前三次,略显"紧急",尽管损失是一定的,但大多数药店还是应要求换了新价签。而"顶风"而上的药店也不是没有。

    笔者同样于上午11:00左右来到安贞桥东北角的北京仁安达医药有限公司第二分店,原13.8元的青霉素V甲,已经降到了13.2元,再问了几种药品名如氨苄青霉素、颅痛安片等,得到的回答均是没有。就在笔者刚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一位老人要买盐酸克林霉素,售货员小姐干脆地回答:"不卖。""为什么不卖了?"那位小姐说:"调价了,没调好呢!""那原来多少钱?调后多少钱?""原来23,调以后,不知道呢!"为什么有药不卖呢?难道真的不知道该卖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问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药店对"突如其来"的降价不甘心,因为盐酸克林霉素已经降到10.8元。这次降价的幅度较大,很多药品价格成倍下降,有些甚至比批发价还低。药店的损失会很重,那么,降价后的差价由谁承担这是一个摆在国家有关部门与生产、销售部门面前共同的问题。

    降价给生产销售部门带来"难过"的同时,高兴的应该是消费者,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受益者,而多家药店同样的反应,此次降价给消费者的引导并不很多,许多人甚至不知道。顾客基本上还是该买什么还买什么,不降同样是买,更不会因为其它药降了价而改买。不过若是知道自己买的药降了价,当然不会例外的,很高兴,这才似乎体会到了真正的实惠。 医疗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 百拇医药
    其实,长久以来,我国药品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出厂价,被业内人士称为"价格虚高"。而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是流通领域中间费用太高。对于大部分品种来说,这部分钱并没有被药品生产企业赚取。而是被医院、医生和其他不法药商得了去,据北京物价局主管药品降价的王处长说,我们降价的药品主要是抗微生物类和心脑血管用药,主要是公费医疗报销目录里的药品,目的就在于砍掉这部分虚高,使药价更合理。

    而北京太洋药业的薄先生则表示,因为零售价格降了,药店和医院的利润减少了,必然导致压制厂家出厂价和批发价降,迫使生产厂家压价,若厂家不降,那么零售商就选择别的厂家的可能,这是厂家最头疼的。蒋先生还说,他们还针对一些以前以高价进了大批药至今未卖完的零售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贴,以稳定住市场。

    像泰力特这种情况毕竟不是少数。其实,对不同药品,降价对其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各异。据有关报道,沈阳某公司的干扰素降价最初几个月,有些医院因为降价后的干扰素没有了丰富的利润,干脆不卖了。因此,短期内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不少。但某公司的赛诺金降价以来,销售量提高了50%。由此可见,药品降价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降价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多数非处方药品来说,其主要是通过零售药店,降价一般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而那些本身质量好市场占有率本来就高的产品,降价毫无疑问,更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 http://www.100md.com
    同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一位定期来取药的老大爷告诉笔者,今天确实比往日人多了一些,不知是不是降价的过,笔者想了解医院产品降价后的情况和看法被药房的同志支到了据说是专门负责降价的部门,药学部办公室,药学部主任一位姓常的女士只说了一句,"让降就降了,都降了,其它的我们没什么好说的,我们不接待记者,有事儿找院宣传部。"目前政府补偿又不到位,医院大部分收入都在药品收入。药品降价,医院的收入必然减少。药品销售是买方市场,医院的利润减少了,医院要求企业降价后再让利,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非让不可?利润降了,企业的科研投入从何而来?

    造成这一系列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整个医疗体制存在弊端,造成药品流通领域的秩序长期混乱;国内药品定价机制不够科学,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国内创新药物不多,产品雷同严重,企业在销售中缺乏主动权。国家药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价格体制更趋合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药品监管部门、生产企业、销售部门和消费者在摸索中共同努力。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这似乎才是我们的初衷。姜虹, 百拇医药